《尚书》研究专家:扬州大学教授钱宗武

祝福中国有更多像钱宗武这样的专家。
……诸葛长青
尚书,安邦定国宝典。
尚书,儒家思想重点。
一部尚书,告诉世人天地人大智慧
赵逵夫先生指出,《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作为华夏文化的元典,“经惟《尚书》最尊”,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六经”,还是“五经”“九经”“十一经”,以迄宋代的“十三经”,《尚书》在群经中的地位都极为尊崇。
治经先治《书》,自汉至清,历朝历代几乎所有的著名学者都研读过《尚书》。
清代以来,江苏和湖南一直是研究《尚书》的重镇。在《尚书》学史上,苏、湘二省的学者和著作灿若繁星。略举清代其荦荦大者:江苏王鸣盛《尚书后案》,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湖南王夫之《尚书引义》,王闿运《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近现代《尚书》研究湖南仍领风气之先,著名学者与著作诸如曾运乾《尚书正读》、杨树达《尚书说》、杨筠如《尚书覈诂》、刘起釪《尚书学史》《尚书校释译论》、周秉钧《尚书易解》。
钱宗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负笈湖南,入周秉钧先生门下研治《尚书》。三十多年来,焚膏继晷(fén go jì gu,释义: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孜孜兀兀,笔耕不辍,业已成就斐然,著述等身。写成《〈尚书〉诠释研究》,为其第十五部《尚书》学研究专著。
这本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尚书》,如今重新回归人们视野。
诸葛长青认为,《尚书》回归中国文脉,中国发展速度立刻提升300%。
为什么这么说?
诸葛长青认为因为尚书,是天地宇宙的规律,是天道在人间的反应。
在我国有许多默默研究国学传统文化的人,他们奉献自己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令人感动。
国际尚书学会会长、扬州大学教授钱宗武就是这样一位。
诸葛长青把钱宗武教授资料分享有缘者。
一、尚书专家钱宗武
诸葛长青:祝愿我国有更多像钱宗武这样的教授专家,这样中华文化就可以更好发展。
钱宗武 男,1952年5月生。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重点学科带头人。《尚书》研究专家,中国汉语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扬州市语言学会会长,江苏、浙江、湖南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语言学核心期刊《古汉语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等学术期刊特约审稿。
2021年2月,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文化嘉宾。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现场,“读书人”钱宗武、蒙曼和王启发与大家一同走进和《尚书》有关的故事。从孔子整理编纂《书》,到伏生舍命护《书》传《书》,再到晁错奉命学《书》。《尚书》流传千古,思想传承千年,《尚书》的故事一点点在我们眼前展开。
曾先后赴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应邀主持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原国家教委社科司主编的《中国100所高等院校青年教授概览》,后陆续见载于《世界名人录》等24种著述。专题传述陆续见载于《国文天地》(台北)、《人物春秋》等16种专刊或地方志。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章扬撰写《“书生”钱宗武》介绍了钱宗武教授学术经历。
钱宗武,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汉语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首席专家,国际《尚书》学会会长。
“文化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尚书》中的德政、刑法、民本等思想对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架构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日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图书正式发行。作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成为第一批重点编撰的经学重典。
扬州大学的钱宗武教授是《尚书》的解读者。这位被学界称为“钱尚书”的当代《尚书》学研究第一人,与“书”结缘近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中,从先秦追溯到当今,乃至未来,上下求索,泛猎语言、历史、政治、哲学等,孜孜不倦,穷尽大半生心血,硬是将这门“佶屈聱牙”的边缘学术,推向了学术研究的舞台中心。
二、四十载“求经问道”初心不辍
诸葛长青:聚精会神,集中突破,成为专家。
《尚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政史之典”,记载了我国远古虞、夏、商、周的历史,内容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是一座至尊至要的思想和文化宝库。然而,近百年来,《尚书》逐渐从“人莫不习”的经学正统变为鲜有问津的边缘学问。
“《尚书》记载的先秦典故晦涩难懂,‘佶屈聱牙’(jí q áo yá,释义:也作诘屈聱牙。形容文章艰涩,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聱牙:拗口)
一词即来自韩愈对它的评述。”钱宗武教授介绍说。1981年,他刚接触《尚书》学,当时,整个大陆系统研究《尚书》的学者只有两人,而且皆学无传人。
《尚书》中的政治哲学思想深深吸引住他,越是艰难越激发了他深入钻研的热情。秉承着“求经问道”的初心,钱宗武师从著名的《尚书》学家周秉钧先生,在基础浅、无团队、条件差的境况下,从抄书开始,走上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那时候硕士生的课业很重,钱宗武经常要抄书到深夜,一本《十三经注疏》整整抄了10遍。让他记忆最深的是研一寒假,抄写导师的学术论著《尚书易解》。“几十万字,一个寒假都未停歇。”
诸葛长青:钱宗武教授“抄书学习法”值得推广。通过抄写,可以加深记忆。记得有些喜欢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的同学,像妙法智慧泉、晴空万里等同学也是通过抄笔记的方式强化记忆收到很好效果。
细致的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余岁的钱宗武,用这种“笨方法”叩开了《尚书》研究的大门。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尚书无“者”之说》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
初尝甜味的钱宗武一发不可收拾。毕业后短短几年,连续出版几本专著,涵盖《尚书》研究的文献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
穷尽大半生,只为磨一剑。
如今,近四十载下来,钱宗武编撰先秦文献、上古汉语等各类研究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尤其是《尚书》学方面研究成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诸葛长青:我们要学习钱宗武教授的严谨勤奋治学精神,只要下功夫,就可以掌握你喜欢的知识。
三、聚合力“修书治典”勇担使命
诸葛长青:国学经典,需要代代传播。祝愿更多人加入弘扬国学传统文化文化大潮中来。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观念的转变,“四书五经”中其他学术门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尚书》研究仍然寥寥无几。在学术界,偶尔写一两篇关于《尚书》文章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真正专研的少之又少。
“日、韩、港台很多专家的成果颇丰,而作为《尚书》故乡的中原大地却一片荒凉。”那一刻,钱宗武觉得自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2010年,在钱宗武等专家的推动下,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齐聚一堂,国际《尚书》学研究会正式成立,钱宗武教授担任首任会长。
这在《尚书》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早在明清时期,国外已有拉丁、法、英等多个语种的《尚书》译本问世,但是尚未有一个统一组织,各国之间交流不多。研究会构建出中、日、韩、美、欧等地《尚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经过几年孕育发展,国内外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学界正掀起一股《尚书》研究热潮。
“稳固的载体聚集了一流的团体,大家的研究激情空前高涨。”钱宗武介绍说,扬州大学高度重视和支持《尚书》研究,在《扬州大学学报》上特地开辟一个《尚书》专栏。学校还特意为学者们建设了一个《尚书》学研究中心,作为海内外专家的专用研究基地。
2012年,以钱宗武教授为首席专家启动的“《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怎样一个浩大工程?钱宗武介绍,项目成果预计有8000多万字,拟成书200—300部,把历代关于《尚书》的所有文献都汇集成卷。这项旷世巨著吸引了海内外80余名著名学者携手合作。“任务艰巨,平均一个月要完成180万字。”
四、面向未来“熔古铸今”经世济用
诸葛长青:未来道路上,我们要把国学传统文化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做好弘扬。
2017年,《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图书出版发行。《尚书》《周易》《论语》等10部由各学界顶尖学者精心编撰解读的传统经典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被称为“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的国学范本。
“随着重构传统文化成为时代主题,文献整理工作不应仅是继承‘整理国故’的学术活动,更应努力建立一种呼应时代主题的研究模式。”
在钱宗武教授看来,保存状态的文献“文化因子”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加以研究利用,方能激活文献中的文化基因。
经学是致用之学。《尚书》等经学著作的语言诠释、政治诠释、历史诠释以及由此形成的诸学理论,与新时代学术体制中的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领域密切相关。
华夏文明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尚书》曾是东亚文化的最重要典籍。然而,当下的异域文化已与中华文明渐行渐远,《尚书》的文化价值正在不断消解。
“对国学的传承和研究并非照搬硬抄。”在钱宗武看来,如何连通古今、扬弃继承,怎样与时俱进、转化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最难的一关,也是最需要的一环。
在《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过程中,钱宗武摒弃了通常文献集成以朝代为纲的汇辑模式,从《尚书》学与政治文明紧密关系出发,确立了传世文献、科举经筵、域外《尚书》等五类相对独立的《尚书》学文献范畴,厘清《尚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的总体发展脉络,注重对经士、文人、民众理念影响的过程及范畴,解码中华文明强势输出中的关键基因。
“越是古老的典籍,文化基因越为纯真。”钱宗武认为,将古代诠释与现代研究融合延伸,浩博的《尚书》学文献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文化再生能力。
(本文参考赵逵夫先生、《中国教育报》通讯员章扬等资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本文参考网络报道)
(本文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传承国学、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please forward this article,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Zhuge Changqing: Zhuge Changqing, the inheritor and promo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willing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good morality, revitalize China and benefit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people with the same ideals in the world.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Zhuge Changqing mailbox:
zhuge8031@163.com
传承国学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