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但是,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动物,它们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据资料显示:仅18世纪以来,就有208种动物已经灭绝。其中,18世纪32种,19世纪56种,20世纪120种!
从数据上看,灭绝的动物逐世纪上升。
这样的灭绝“速度”,人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所处的21世纪,将会有多少种动物从地球上灭绝呢?那在消失的动物中,也会包括我国的大熊猫、藏羚羊、东北虎、扬子鳄等等珍稀动物吗?
……
答案不得而知!
以下是已从地球上消失的部分动物的图片——(文/月亮上的河;图/月亮上的河根据资料综合)
●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灭绝)——

棕熊因产地,大小,毛色等差异,分为不同的亚种。阿特拉斯棕熊就是因分布于横跨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而命名,它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类。
棕熊,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熊(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可达800公斤)。但阿特拉斯棕熊却很小,只有100多公斤。它的胃口极好,荤的素的,如植物、昆虫、鱼类,甚至鹿、羊、牛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
由于棕熊的肉质鲜美,皮毛用途而遭毁灭性捕杀。当187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西迪比而阿贝斯郊外,最后一只棕熊被猎杀后,人类再也没有见过它的踪影。
●缅因州海鼬(1880年灭绝)——

缅因州海鼬仅生活在美国缅因州的海岸一带,它是鼬科中唯一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它的体长一般为0.30~0.53M,尾巴粗壮,长0.20~0.25M,体重2kg左右,它的皮毛厚密黑亮,前足短小,后足有蹼,呈扁平状。
缅因州海鼬白天成群生活在一起,很少到深海中去,夜间就在岸边休息,也很少到离岸边很远的陆地中去。它们的食性很杂,海里的各种鱼类,贝类都是它们的食物。
缅因州海鼬皮毛细蜜亮丽,保暖性能极佳——可称得上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种皮毛。正是它们华丽的皮毛才遭灭绝之灾。人们大量捕杀缅因州海鼬用以制作大衣、皮领、帽及披肩等。
到了到1880年,它们销声匿迹了!目前,世界上仍有人珍藏少量缅因州海鼬的皮毛制品。
●恐鸟(1800年灭绝)——
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高有3m(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恐鸟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间。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
18世纪中期,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恐鸟的厄运也到了。
恐鸟肉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美味佳肴。加上恐鸟不知道躲藏,容易捕捉。恐鸟肉一时成了移民的重要肉食来源。加上大面积开垦,它们的生存地遭到破坏,大量恐鸟活活被饿死。
1800年,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恐鸟骨架
●西非狮、北非狮(西非狮1865年、北非狮1922年灭绝)——
西非狮、北非狮同现在非洲狮一样,体重在120至250公斤,体长140至192厘米。据记载,世界上最大的北非狮的身体全长3米左右,是地球上体形最大的狮子。
在欧洲人类文化中,人们把狮子看作是勇气与崇高的象征。英国、苏格兰、挪威、丹麦等国的国王在其王冠上都饰以狮子的图像。
但是,很久以前,强大的罗马人征服了其他地方的种种文明,同时,他们也征服了西非狮和北非狮。西非狮和北非狮被运送到可容纳25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供人们娱乐。
16世纪,欧洲人踏上了西非和北非,对狮子的残杀更加变本加厉。他们把猎杀狮子视为最隆重的狩猎活动。
1865年,最后一只西非狮倒下了。
1922年,北非狮也被满门抄斩了。
●中国白臀叶猴(1882年灭绝)——
白臀叶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它又叫黄面叶猴,海南叶猴。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国外分布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白臀叶猴体长约0.61~0.76 m,尾长约0.56~0.76 m,重10
kg左右。白臀叶猴的体色绚丽多彩,它除了黄面之外,臀部,肛门及尾巴均是白色,面颊有一圈白须毛,眼睛为深褐色,周围有黑圈。颈部有白色和栗色的条纹,下颌有红褐色的簇状毛,手和足均为黑色,体毛大部分是灰黑色。
白臀叶猴主要栖息在热带森林,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并常在树林冠层活动,几乎不下地,也不喝水,主要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它们善于跳跃,且动作优雅,跳跃中前臂伸过头顶,后肢先着地,一纵可达6米远。
白臀叶猴群居而生,每个群体为一雄或几雄多雌。每个群体约10只,有时也见若干小家族临时聚集起来的大群。白臀叶猴成熟年龄较晚,繁殖率低。雄性5岁才性成熟,雌性为4岁,每次只产一仔。
白臀叶猴行动诡秘,且数量一直不是很多。因此,白臀叶猴一直不为人所知。
1893年12月20日,德国德累斯顿自然博物馆的人,在给伦敦动物学会写的一封信中提到,他们收到一只1882年在中国海南岛捕获的白臀叶猴标本。
100年多年来,人们再没有见到过第二只!
近几十年,我国的动物学家也在海南进行过多次资源普查,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发现过白臀叶猴的踪影。
●南极狼(1875年灭绝)——
在阿根廷最南端的圣克鲁斯省西面的福克兰群岛上生活着一种狼,由于福克兰群岛非常接近南极圈,因此,动物学家们为其取名为南极狼。
南极狼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狼。
南极狼的模样同狗很相近,只是眼角斜,口稍宽,吻尖,尾巴短些且从不卷起,垂在后肢间。耳朵树立不曲。为了生存,南极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变得犬齿尖锐,能很容易的将食物撕开,几乎不用细嚼就能大口吞下;臼齿也已经非常适应切肉和啃骨头的需要。南极狼的毛色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冬季毛色变浅,有的甚至变为白色。
福克兰群岛海岸曲折,潮湿多雾,岛上草原广阔,水草丰美。18世纪末,这里的畜牧业已相当发达,岛上大部分居民从事畜牧业。这里广阔的草原和种类繁多的食草动物以及啮齿动物也给南极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及食物来源。本来狼就臭名昭著,加上其有偷食羊和家畜的习性,牧人们开始捕杀南极狼。
1833年,英国人的侵入加剧了南极狼的灭绝。
1875年,南极狼终于被当地的牧人和英国人彻底消灭了!
斑驴(1883年灭绝)——
刚果北部白犀牛(1920年灭绝)——
新疆虎(1916年灭绝)——
梅氏马鹿(1942年野生灭绝)——
加拿大荒地盘羊(910年灭绝)——
●巴厘虎(1937年灭绝)——
●下图:中国豚鹿,1960年消失了………
●…………………
●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