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童牧野小说305细节

(2011-02-19 08:07:48)
标签:

转载

分类: 我的财经备注
原文地址:童牧野小说305细节作者:童牧野

明察秋毫,看清细节

——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92章

童牧野

 

 

 

出自本章的童牧野语录:键入巨款数字,毕生储蓄,身家性命,再按确定,那笔巨款就被您捐出去了。捐出去了,再想撤销捐款,系统是不会同意的,不同意您诈捐。

 

 

 

第一个细节:日息,周息,与年息的不同。

Zheng Xiaoqing 2010年2月21日18:01来函:“敬爱的元帅您好!向财神爷爷问好!首先祝元帅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上次看了元帅的《七路布局,立体防卫——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87章》(发表在《金融投资报》2010年1月30日4158期),对其中的7天通知存款很感兴趣,会不会一年的年收益差不多10%?弟子感觉很不可思议,恳请元帅指教:1天通知存款,具体是怎么算的?参与7天通知存款还是1天通知存款,哪个更合算,请元帅指点!谢谢!”

Liu Haibin 2010/2/21来函:“元帅,全家新年好!从您的连载小说中,知道了七天通知存款,仔细想来:每七天后本利之和,自动转存,10万元本金的一年的复利式的本利之和是16.9万,五年的复利本利之和是266万余。我能这样去银行操作吗?如果能这样做,那银行的职员岂不个个早都是百万富翁了?请元帅明示!祝元帅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童牧野2010/2/22复函(摘要):

来函欣悉。详答如下:

7天通知存款,1天通知存款,年息都低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年息。都是很微利的。

您的计算有误。七天通知存款年息只有1.35%,周息(周复利)则是1.35%*7天/360天(银行的年,不是365天而是360天)=0.02625%,我在小说里的计算也都正确。您的推算错误,可能是把年息错当周息了。

一天通知存款的日复利,就更低了:0.81%/360天=0.00225%。如果不是考虑到还要短线申购新股或未来股指期货开空,随时要用到资金,是不需要搞通知存款的。

直接一年定期存款利息,虽然也是微乎其微,但已经略高于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利息只是高于活期利息而已。

 

第二个细节:银行年,比地球年,少五天。

刁德三2010/3/12读完上述信函的来回问答后,感慨万千:

理财之事,需要足够的细心。明察秋毫,看清细节。

假如某企业,从银行贷款1亿元,假如贷款一年期的贷款年利率是5.94%,那么贷满一年,不早一天,也不晚一天,正好期满还款,那么所还的贷款利息是594万元。

假如这个企业粗心,在贷款期满前,提前一天去还款,反而会多付冤枉利息,银行计息如下:1亿元*5.94%*364天/360天=600.6万元。冤枉多付6.6万元利息(600.6万元-594万元=6.6万元)。

原因在于,半个多世纪前,共和国成立之后,也不知是解放军驻扎银行的军管干部没弄清一年是365天抑或360天,还是当时的银行留用高级职员故意戏弄新政权,反正是把银行利息计算用的年,定义为360天。结果就闹出笑话:谁若贷款一年,期满前,提前一、二、三、四天去还款,反而会多付冤枉利息。

而期满前,提前五天去还款,则提前与不提前,还款利息都相等。

全国大多数银行,在此类问题上,已经将错就错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它们有权做个别个案的订正,无权做计算公式上对那个360天应改为365天(阳历闰年则是366天)的统一订正。

因为这是它们的上级领导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想当初、老一代、很早很早以前定下的,几代干部都没去改过。据说,也已经有很多客户指出过,没用。有待将来全国人大代表以提案方式隆重提出,才有可能改进。

 

第三个细节:储蓄和理财产品的不同。

不少银行会劝资金量大的客户,参与一天期的理财产品。它与一天期的通知存款,有以下不同:

前者比后者利息高。但前者属于购买了理财产品,资金到了银行的户头,后者属于储蓄概念,资金仍在自己的户头。一旦银行破产,储蓄资金属于国家保护。理财产品,则构成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非优先清偿的普通债务,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解决。所以利息高的代价,是风险升高。

前者没有后者方便。一天期理财产品,一般需要在下午15点30分以前买入,可以在次日上午9点以后赎回。而一天期通知存款,理论上可以在23点59分之前在自家电脑联网银行时在自我账户中自行划转并设定次日返回。而次日零点以后,这笔通知存款已自动到期、自动返回自己的活期基本账户。

另一点要注意:有时因银行营业部打烊后,银行总部进行电脑整体系统的调试、升级,会把前半夜的自助划转的通知存款,算作次日起息,第三天才算期满一天。这对储户来说,就不合算了。

所以,师傅童牧野,为了避免那种偶然、意外情况发生,一般不选择深夜划转,而选择晚饭前后就划转。

 

第四个细节:跑偏了对您说句无声的谢谢。

在某个国字号、央企、特大规模的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其个人网银自助界面的布局,别具匠心。

通知存款这个屏幕按钮的紧挨着的右邻,就是“公益捐款”的屏幕按钮。您本来想用鼠标点击通知存款的,鼠标只要不小心向右跑偏几毫米,就亮出公益捐款的菜单。您若还进一步粗心,键入巨款数字,毕生储蓄,身家性命,再按确定,那笔巨款就被您捐出去了。捐出去了,再想撤销捐款,系统是不会同意的,不同意您诈捐。

个人网银自助界面的布局,还让转账汇款的屏幕按钮的紧挨左邻,是公益捐款。

还让网上贵金属买卖的屏幕按钮的紧挨上方之邻,是公益捐款。

换句话说,您个人网银自助办理上述业务,无论是通知存款、转账汇款、买卖黄金等等,只要鼠标滑动、点击,稍不留心,向右邻、左邻、楼上,跑偏几毫米,误点一下,公益捐款的大门,就向您敞开了。

当然,您明察秋毫,看清细节,足够细心,有些大门对您敞开时,您仍有后退、关闭的选择。接受某些善男信女被卡在诈捐门的教训。有些埋伏在那里的门,你如果惹不起,默默地躲得起,你还可以选择海豚音:嗷……嗷……那扇门我进去过没有,我不说,我深沉,我高昂……嗷……嗷……

 

55005.92《明察秋毫,看清细节——长篇小说〈孜孜不倦刁德三〉第92章》童牧野作于2010年3月12日。发表在:《金融投资报》2010年3月13日4188期9页。《后现代派小说家童牧野》博客2011年1月3日《童牧野小说305细节》。

 

《孜孜不倦刁德三在期指元年》卷首语

 

 

 

小说不一定要讲个故事……小说不一定要有情节。小说不一定非去塑造人物的性格不可。小说中还可以免除惯常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

在一部小说展开的进程中,当诗的手段能更有效地表现作家或他们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插入整章节的诗用以代替叙述者的描述或人物的表白呢?小说另一种情趣倘只有诉诸散文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的时候,作家尽可以写下整段整段、整章节整章节纯净的散文……小说将可以和任何一个文学类别联姻,生下许多漂亮的男女孩子……既然有过散文与诗结合的散文诗,那么散文与小说的结合将产生散文小说……

——高行健1981年。

 

早年,我曾经把论文形式与小说要素进行杂交。杂交出论文式小说。发表在专发论文的刊物。窃笑不止。

近年来,更是连篇累牍地把数字流,泥石流般地,大规模融入到小说中,当报刊发表我的数字流、精神流长篇小说时,每周一章,连续多年,让读者酷喜而欲罢不能,以至该小说不可以结束,否则读者们不答应。

于是报刊办多久,这小说就连载多久。还将源源不断。暂无止境。但它,《孜孜不倦刁德三在期指元年》(刁德三系列第3部,第95至133章),几乎每章都是大堆专业数据夹杂刁德三的讲解。

某些恨数字、恨数学(其实我在小说中只用了小学水平的数学)的习惯传统小说模式的文学守旧者,也许会大惊失色:你这难道是小说?你这不会是对小说的蹂躏吧?

这样理解也行。蹂躏女小说的男小说家。而且不犯法。犹如上帝用虚拟行为,赐玛丽亚一个梦,梦中便暗藏了培育了耶稣的上帝之神圣精子。没人说上帝这样是遥感蹂躏了谁,或触犯了人间道德、人间法。

小说家,身为文学虚拟世界的造物主,在某个作品中,只造了数字流和刁德三的精神流,以及两种流的对撞,忽略了刁德三的容貌(他是厉鬼,不以貌取胜)、发型(骷髅头没有发型)……那是突出了主流,忽略了支流……当然某些精神水花、波纹、细节,还是时不时地予以激活。

当读者们的来函,纷至沓来,念念不忘托我向刁德三问好,我知道这个厉鬼、善意的好厉鬼,已经活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心中,而且彼此融洽,互相给对方以微笑、好运。他会帮你以毒攻毒,抵挡周围潜在的恶意。

——童牧野2010年9月23日。

 

小说,可以有无限种表达方式。让小说反映股指期货的翻天覆地交易史,我偏爱流水账的数字流的故事模式。穿插着这些数字流,流经鬼魂刁德三及其师傅童牧野的脑海时,激发的以师徒讲解模式出现的精神流。

在伟、光、正的执政时期,用这种小说占据官方报刊、官方钦准博客的版面,是数字流、精神流的小说,井水不犯河水的自由流选择。犹如毕加索把活的眼睛画在活的脸盘之外,让古典画家瞠目结舌,但无政治风险。

在更未来、更无观念禁忌的另一个更自主时期,我推出发表的,可能是案件流小说,那个更符合传统的小说模式,犹如阿拉伯古典小说《一千零一夜》。充满更不飘渺、更有张力的血肉人物、以及血腥故事。

身为后现代派小说家,我的自谦和宽容,表现在于面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受到的好奇眼光,是这样回答的:

这是纯粹散文吗?太抬举它了吧。它不纯。铜腥味浓郁。而且在真实的反面,拉拢了虚构。

这是期货交易史的史诗吗?不,有期指支流史的成分,但不是诗。

这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吗?不,它含有虚拟成分包括见了数字流就一心向善的净化、升华了的鬼魂。

它是小说吗?允许你说不是。

两千年来,越是《圣经》,越是允许俗人说它不是小说。然而在我看来,《圣经》难道不是小说吗?它是综合了传奇故事、道德说教(散文、论文)、赞美诗、抒情散文的跨越时代的、在文体上无拘无束的伟大小说。

——童牧野2010年10月31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