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三剑客 决战西九龙 (三)

标签:
香港西九文化区公众咨询城市规划福斯特严讯奇库哈斯文化 |
分类: 专业是老本 |
下一步?
像西九隧道、圆方商场等一系列严重破坏城市的怪物项目,之所以能得以实施,要归咎于政府过于依赖自上而下的精英统治——以为少数几个政治、商业和技术精英,关在黑屋里,拍拍脑袋,就能绘制出完备的城市蓝图,甚至可以主宰整个城市运作。
所幸的是,近年来香港市民意识普遍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出来,对城市项目发言。这其实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监督政府和规划专家,帮助他们避免在建设上由于盲目决策而导致的重大失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董建华时代创立的西九文化区项目,在2002年选中了福斯特的方案——“天幕”。如果当初没有民众的严厉批评,那个疯狂的超级巨构在今天恐怕已在实施中——那将绝对是对西九龙城区的最后一记致命重创!
http://s11/middle/49e53b73g8f172d6b7bca&690决战西九龙
而今政府另起炉灶,开始又一轮规划设计。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不惜动用1.5亿港元,请三家设计公司就西九论剑,可谓对规划构思重视之极。接下来便是公众参与阶段。管理局宣布用三个月时间咨询公众对三个方案的意见,以作为选择最佳方案的参考。问题是:这三个月能否真正起到公众参与的作用?还是仅仅走走过场,最终又是几个精英人物关在屋里拍脑袋决策?
我本人算是位建筑专业人士,阅读展览中的文件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即使这样,从看展览那天起,经过研讨各种相关资料,到基本理解三个方案,并能整理出这样一篇个人意见,共花掉了五天时间。而要让香港广大行外人士首先读懂三个方案,又能切实提出个人看法,相信不是件易事——这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期是不是太过紧迫?有没有可能延长为六个月?
无论如何,如果政府要真的追求有成效的公众参与,我认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三家设计公司至少还应该做以下两件工作:
一、尽可能全面地公布设计成果,让内行看到更多门道。
就每家设计公司获4900万的设计咨询费,长达一年的设计周期而言,现在的概念方案展览和官方网站公布的设计成果显得过于简略,且三家对各问题的关注点和探讨深度上也不相匹配。比如徐李严案的一个中心特征是沿海滨设一片巨型、连续的多层裙房,其屋顶形成人工坡地公园。但展览中却没有出示一张完整的横剖面图或平面图,向观众展示绿色顶盖下部究竟是什么空间,其内部的交通组织如何,等等——这为专业观众理解和认同该方案构思造成困难。1.5亿港元实际上换来的是不是只有现在展览的这些材料?如不止这些,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三家设计公司有没有可能更全面地公布设计成果?
二、尽可能将问题细化和具体化,让外行不光看热闹。
现在的概念规划展览动用了很多生动的展示手段,如卡通、动画等,相信能帮助非专业人士理解一些泛泛的规划构思。但如果人们还想了解更深层信息,得出自己的精确判断,其实还是有一道很高的专业门槛横在眼前。这不光因为展览中的大量图纸和模型仍显得高度专业化,还因为三个方案是各自独立展览的,它们展示问题的角度、深度和侧重点不尽相同,这使得非专业观众很难在三家之间进行清晰的横向比较。我在想,在咨询期间的公众论坛等活动中,管理局或民间专业机构能不能帮助公众,将规划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尽可能细分,逐项列出来,再相应的介绍各规划方案的解决之道。比如,在海滨公园塑造上,三家各自的提案如何,等等。这样公众才能真正理解各方案的异同,也才能切实提出自己的意见。
但愿这新一轮西九龙文化区的构想和建设,能摆脱少数几个精英就能主宰城市未来的乌托邦旧梦,转而强调城市的打造是一种集体性的、开放的过程。市民的积极参与,多种阶层、社团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持续不断的讨论、争执、冲突、妥协是促使一个城市走向健康发展的保障。
2010年8月25-31日
http://s15/middle/49e53b73g8f1756f7cbde&690决战西九龙
(本文图片来源:“西九头顶几大怪”部分中图片为钱坤协助拍摄和制作,深表感谢!其它绝大部分图片选自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官方网站,以及作者参观展览所拍照片。)
--------------------------------------------------------------------------------------
附:西九文化区背景简介
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项目恐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也是一直富于争议性的文化建设项目。它位于西九龙最南端,由人工填海所形成的40公顷填海区土地,面向维多利亚港,由广东道伸延至西区海底隧道入口一带,北至柯士甸道。
西九文化区的构想最早由董建华1998年施政报告提出,后来在推进过程中引起很大争议,直到2006年整个计划被新任政府推倒重来。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上网了解。
自2006年起,西九咨询委员会经过长达15个月的讨论和咨询,拟出新的建设计划,建议修建15个表演艺术场地和提供最少3公顷的广场,设立一所具博物馆功能、聚焦于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的文化机构(暂名为「M+」),以及一个专门推广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展览中心。咨询委员会同时建议以低密度方式发展西九,提供充裕的休憩用地和朝气蓬勃的海滨供市民享用,并使该区与毗邻社区紧密连接。按政府话说,西九文化区的愿景是:“成为具备世界级文化艺术设施、卓越人才、地标式建筑及优质节目的综合文化艺术区,具有不容错过的吸引力,亦有潜力令香港成为国际文化都会。”
(以上部分资料引自“维基百科”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