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谁杀了我们的孩子”

(2009-08-07 01:03:18)
标签:

汶川地震

震后重建

分类: 国事瞎操心

昨天早上在《南华早报》看到对大陆导演潘剑林的纪录片“谁杀了我们的孩子”的报导。现在该片正作为“夏日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在香港放映。晚上我赶到香港艺术中心去看了。我想向所有的朋友极力推荐它!

 

纪录片“谁杀了我们的孩子”


这是8月3日《明报》对该片的简介

 

潘劍林導演的《誰殺了我們的孩子》(首場本周四於香港藝術中心放映)是獨立製作,集中拍攝四川木魚鎮中學震塌後的情。片中採訪了生還學生、家長、教師、校長、官幹,救援和善後的軍警等,各說一套,充滿爭議,好像羅生門。就連木魚中學到底死了多少學生(至少是當局所說的280多人,但不包括失蹤者)?也成為謎團,當時學校宿舍是否鎖了門?是否早已查明是危房?亦說法不同。肯定的是,死難學生的家長非常悲憤,認為當局隱瞞,後來把死者集體秘密遷葬卻不通知家屬,難怪他們闖入復課「做騷」唱國歌的典禮,怒吼抗議。

 

誰對誰錯始終難判,重要的是顯出中國內地民間聲浪愈來愈強,官方縱使極力辯護和封鎖,也不可能再是「一言堂」了。而且有人敢於獨立拍攝,把官腔和異議對照,作出大膽質疑,讓觀眾自行理解。

 

纪录片“谁杀了我们的孩子”


以下是2008年10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对该片参加韩国釜山电影节的报导

 

紀錄片“誰殺了我們的孩子”在釜山


  中國導演潘劍林攜一部故事片和一部紀錄片參加將在10月10日結束的韓國釜山電影節。他的紀錄片“誰殺了我們的孩子”是在四川大地震發生六天後在重災區青川縣拍攝的,也是有關汶川大地震的第一部問世紀錄片。潘劍林可能因為擅自攜帶此片國外參展而遭遇麻煩。

 

  中國獨立製片人和導演潘劍林以兩部新作"流氓的盛宴"和紀錄片"誰殺了我們的孩子"亮相第13屆釜山電影節,其中故事片"流氓的盛宴"不久前獲得第61屆瑞士洛伽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誰殺了我們的孩子"則作為唯一部中國作品參加電影節紀錄片競賽單元。潘劍林去年也曾在釜山亮相,以故事片"夜未央"在電影節上引起關注。

 

  潘劍林在釜山電影節上接受法新社採訪時介紹了"誰殺了我們的孩子"的拍攝過程。他說,四川5‧12大地震時他正在北京,地震發生六天後他就帶著攝影機來到地震重災區廣元市青川縣,拍攝的重點時是那里的木魚鎮初級中學。地震中,木魚中學的一幢三層宿舍樓倒塌,當時八百多名學生正在午睡,近三百名學生因此喪生。潘劍林說,"整個宿舍樓成為一片廢墟,什麼都沒剩下。你不可能對這樣的場面有所心理上的準備。"

 

  潘劍林將鏡頭對准了遇難學生家長和當地官員。悲慟中的學生家長指責學校建築質量的低劣才造成如此大的傷亡,並將憤怒指向地方官員,而這些官員則說那是因為地震破壞性實在太大了。潘劍林說:"這些建築的質量十分糟糕,這在中國是個很大的問題。腐敗也時一個問題,這讓人感到恥辱。悲痛欲絕的家長們要討個說法。"

 

  影片中,家長說官方說學校死了286個孩子,但實際數字應該有近600人。他們說,大部分孩子的遺體都在宿舍樓出口處附近疊在一起,有些孩子把手伸向門把手。影片中還有鏡頭表現了失去孩子的家長們組織起來,收集證據向地方政府抗議校舍建築質量低劣。

 

  潘劍林告訴法新社,拍攝時,很多幸存者可能還沒有從驚恐中緩過神來,所以可能他們還願意面對鏡頭,但當地的官員則不大願意上鏡。地震過後三周,災區被隔離開來,媒體就很難進入了。潘劍林回到北京後,他的膠片被來訪的官員給沒收了。幸虧潘劍林事先做了備份,才得以攜此片來到釜山。

 

  潘劍林說,他到四川地震災區是為了記錄事實真相,但是在這樣規模的悲劇面前,他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他說:"不可能證實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不真實的。也許每個人眼中都有自認為是真實的故事,但你不可能作出判定。"他還說:"人們在精神上強烈受挫,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們不能做太多的事情,只能繼續生活下去。"

 

  釜山電影節後,潘劍林計劃攜帶此篇參加更多的國際電影節,並一再表示他並不在乎回國後是否會受到處罰。他說:"我只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部影片,因為我們不希望這些事情被遺忘。"

 

纪录片“谁杀了我们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