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真言甄语
之疯狂的职业甄迷
如果可以,我不介意每天的时间由二十四小时分裂成四十八小时——因为史上最恐怖的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以每日超过三餐频率,不断地“骚扰”妍(子丹大陆宣传公司宣传)和修(《锦衣卫》投资方宣传负责人)之下,我提出的“子丹能否在录像前提前几天到达北京,接受我的前期采访”的要求被驳回——子丹人在上海拍摄《精武风云》,每天的行程排得非常满,《精》方剧组只请给子丹一天假,24日录像当天才能飞回北京,25日一早就要飞走,不能提前来。
——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地见到子丹——原因很简单,对于每一个做客《艺术人生》的嘉宾,我们一定要确定:1、嘉宾现在整个人的状态怎样;2、亲口为我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是一手资料而不是从“百度知道”上道听途说;3、整个成长和奋斗事业的经历让他收获了什么;4、什么才是嘉宾最想在节目上表达的思想和内容……
所以,编导与嘉宾录制前的前采非常的重要,可是,见不到人怎么办?——很简单——“他不能来,你就去啊!”——制片人王导一句话突显出她做事的决断和魄力——“没错,他不能来我就去”——没问题,马上联系妍和修,“能否和《精》方沟通一下,我飞上海,趁子丹休息的时候和他聊一聊”!——“再不行能否和子丹沟通一下,趁他拍摄间隙我们通一下长途电话,电话采访也行”——不知道是不是我衰,子丹这个时候电影的拍摄正赶上最关键的时候——不仅是主演的他还兼做这部电影的动作导演,有没有他的戏都要在现场——我的前期采访彻底没戏了!!!——只剩下最后一招,写了满满三大张,六十几个问题的前期采访提纲发给了妍,期望子丹在有空时可以帮忙填写——对于够不着的嘉宾,以邮件采访方式是最后的选择!
见不到嘉宾是客观事实,但节目还得做,还是必须用心地做——因为这些借口而没有出现精品,这不是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交待的理由——还好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叫做“网络”的东西——开足马力疯狂的在网上开始查找关于子丹做客国内、香港、台湾的各种访谈节目,根据我做节目这么多年的判断,只要不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子丹亲口说出来的就是事实。这下子,我真的成了甄迷,电脑一打开不是子丹的采访网页,就是他做客某节目的视频,参加各种活动的简短访问,要不就是子丹在各个时期所参演的电影、电视剧——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年电视的我,好像头一次做足了一个追星族要做的全部事情。
除了疯狂的查找各种视频之外,还有就是子丹在国内的好朋友,现在只能在靠这个了。
魏君子老师——国内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子丹在国内仅有的几个多年好友之一。马上联络他,将他请到我们的办公室,开始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不幸的是,魏老师在和我见完面的第三天就奔赴香港做采访去了,回来的时间正好是我们录像的当天,之后的一些问题我们都是通过短信和电话沟通的,这条路又堵死了。
不怕,我还有最后一招,那些真正喜欢了子丹十几年的甄迷,手头和脑子里应该有很多子丹的故事,周末,趁他们都休息,来个组内的老传统吧——子丹影迷见面会,一定会有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