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甄子丹做客《艺术人生》 我真的没有那么老
从《英雄》到《七剑》,从《江山美人》到《画皮》,从《导火索》到《叶问》,再到《锦衣卫》、《十月围城》到《叶问2》。近些年来,功夫影星甄子丹越“打”越火,而他的名字也成为了电影票房的绝佳保证。《叶问2:宗师传奇》4月28日公映以来,首周票房收入过亿,同时也创下五一档的票房纪录。
2008年的时候,甄子丹曾与《艺术人生》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年末制作《温暖2008》的时候,那时《叶问》即将上映,甄子丹担任了《温暖调查》的外采嘉宾。虽然只是一次不长时间的接触,但甄子丹的温和内敛、柔中带刚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也为此次制作甄子丹特辑奠定了契机。编导小有心得地总结出:
1、不管子丹的国语有没有进步,在这次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更目的明确,还要加适当的提示才行,不能让主持人和嘉宾在沟通上出现任何问题;
2、子丹的成长背景应该是影响他以后生活和事业的关键,尽快要找到知情人,弄清来龙去脉,而且准确为先。
3、子丹为什么会成功,他的真实性格是怎样的?在节目上要怎样将他的性格特点体现出来——有待挖掘!并且这是重点!所以,马上去翻电话本,开始工作,一刻不能松懈!几经周折联系甄子丹的好友,甚至发动了“甄迷”。
这次,甄子丹正式做客《艺术人生》,编导们在节目策划的过程中一直寻找着节目的切入点。而甄子丹的功夫高手、功夫演员、武术设计的三重身份给了编导们灵感。于是在舞台上就出现了一块题板,设置了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成为这三种角色。而甄子丹也在题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关键词。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功夫高手、功夫演员、武术设计?从功夫小子到武打明星再到功夫巨星,在甄子丹华丽变身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关于爱情家庭,甄子丹又是如何去经营?三重身份,三个问题,三组关键词,5月8日CCTV-1
少年甄子丹:既练钢琴又习武术
如同甄子丹所扮演的角色一代宗师叶问一样,在他的身上兼具着文武糅合的气质。而追根溯源,此种气质的形成和甄子丹的家庭不无关系。
自幼随家人移民美国波士顿的甄子丹,父母都曾是搞音乐的,之后母亲朝武术界发展,成为了著名的武术家和太极拳师,父亲则是波士顿《中国日报》的编辑,擅长各种乐器。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甄子丹儿时便开始一边学习钢琴,同时也学习武术。一静一动,一柔一刚,钢琴与武术似乎是根本不搭界的两个行当。而十五六岁的甄子丹在二者间也面临着选择,最终少年甄子丹选择了武术。试想,如果当年甄子丹弃武学琴,那当下的动作片银幕一定会黯淡不少。
不过在甄子丹看来,音乐与武术之间却并不矛盾,在节目现场,他讲出了他对于音乐与武术互通的理解。
在武术界打拼出一些成绩之后,甄子丹被袁和平发掘进入影坛。但他的影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从做武打替身起步,到1984年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之后甄子丹慢慢由武术演员发展成为了武术指导,而后又当起了导演。但是当导演却让他几近破产,最穷的时期,他的账户里仅剩100元,而且还在外面借了高利贷。但是甄子丹坚信一个道理“其实上天是非常公平的,可能你今天得到一些挫折,但是不证明以后你得不到一些回报。我以后做每件事情都没有回头想,要做就直接做下去。”
拍动作片:拍完这部电影我就退休了
幸福家庭
在银幕上,甄子丹总以硬汉,武林高手,冷面杀手的形象出现。但是回归到家庭中的甄子丹却是温和而细腻的。在节目中,他丝毫不吝啬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小他18岁的妻子的爱意。提起孩子时,他的脸上也泛起了难以掩饰的笑容。
在节目现场,甄子丹还与大家分享了家庭幸福的心得,分享了他的“幸福之道”。
更多内容,敬请收看5月8日CCT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