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03日

标签:
杂谈 |
中国节,最忆端午
七律·端 午
五月时节,艾草飘香,不觉间端午将至。千百年来端午节为什么魅力永续,端午节又为什么延续至今。节日的背后,除了粽子与龙舟,我们还应该记住什么?
经过细致的查阅,才了解到端午的起源除了纪念屈原说外还有纪念伍子胥说与纪念曹娥说。除此外,中国的诸多少数民族的端午节是祭农为起源的。一个节日的兴起、流传与文化是有着最密切的关联,屈原、伍子胥、曹娥是历史与节日的结合,是人民的正确选择。端午节在这三位贤士之前就早已有之,于是我们决定避开端午的三种起源的传说,直接触摸端午的本源。
到场的外国观众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东南大学等几家高校的留学生。他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安哥拉、德国、韩国等,他们狂热的喜爱着中国文化,听说可以在节目现场与中国的文化学者们对话,还能体验划龙舟、包粽子,他们说,他们的心在来余姚的路上时就被拨动了起来。
美妙的创意需要完美的完成。当录制场地确定在河姆渡遗址举行之后,剧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虽然是白天日景录制,但是嘉宾们的面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没问题,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灯光师前来助阵;虽然舞美的设计沿用了河姆渡遗址七千年前的杆栏式结构创意,但是整个现场还需进一步美化,没问题,北京奥运会的花卉设计专程前来,于是,现场的绿草与鲜花蜿蜒数里路,蝴蝶蹁跹,锦鲤游弋。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视觉奇观诞生了。为了能拍摄到论坛的全景,还调来了消防车,消防车的高架云梯深入空中二十米,终一览无遗。
二十日,录制前夜。各路嘉宾风尘仆仆的来到了余姚。从机场到余姚还有近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嘉宾抵达的画面。美食家蔡澜先生是上午第一批到的,之后陆续是方文山、李汉秋、聂卫平、纪连海。于丹老师因为当天晚上还有课,她是下课后才赶往机场,最后到达的。由于季节交替,于丹老师有些感冒,但是她还带病参加了录制,结果节目播出的时候就有朋友打电话过来,问于丹老师的声音怎么有些与往日不一样,是不是病了。细心地观众……
二十日深夜,当嘉宾在酒店休息的时候,录制现场还在紧张的搭建,因为现场的鲜花只能录像前夕铺设才能保证花的娇艳。可是二十日深夜大雨,现场的工作人员们都守在车上,只待雨停就开始最后的冲刺。大雨滂沱,冲刷着千年渡口——河姆渡,滚滚东去的姚江上泛起着朵朵雨花。雨点飞溅,搭建好的观众席和地台紧紧地被塑料布盖着,不时有人走上去再多压几块石头。此时,已经是二十一日凌晨3点。在大家的企盼中,大雨从凌晨三点半左右渐弱,此时天空已经逐渐明亮,伴随着濛濛的雨雾,工作人员就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架设灯具、铺设花草。凌晨五点,现场准备完毕,开始验收舞台。六点,架设摄像机、调白平衡,现场进行录制前的最后微调。虽然现场许多人都一夜没睡,但是仍然激情万丈。
一期九十分钟的谈话类节目,不似电视连续剧那样可以分分钟的通过编撰的剧情与悬念牢牢地把观众吸引,没有紧张的情节和意想不到的故事,没有脸熟的影视明星客串。但是我们真诚,我们有责任,我们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看今天,只有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连接起来,才能使中华文化富有鲜活性;只有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连接起来,才能使中华文化成为人类社会的“魅力文化”。
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是中国节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