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艺术人生》之《中国节·端午》台前幕后

标签:
杂谈 |
点击现场——三大亮点
在节目录制现场,艾草飘香,龙舟竞渡,无论是绿叶间飘荡的红绸粽子灯,还是鲜艳夺目的“中国节,端午”几个红色大字,都展现着中国端午文化特有的热情。
“不只为了一年一度延续千年的缅怀,更为了在龙舟的鼓点声中,在艾草蒲香的气息里,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丰富风俗形成的来龙去脉。”朱军的这句开场白道出了《艺术人生》之《中国节——端午》背后的深刻含义,这或许也正是《艺术人生》将演播现场搬至具有七千年文化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最为真正用意吧。
亮点一:嘉宾演讲——引经据典
在玻璃露台上就座的是嘉宾于丹、方文山、聂卫平、蔡澜、王岳川、李汉秋、纪连海七位文化名人,台下是来自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高校的二百多名肤色各异的留学生。整个节目形式新颖而独特,分为主题发言、文化论坛、
亮点二:现场提问——妙趣横生
另外,在节目中,当朱军宣布现场观众提问开始时,现场上更是一片热闹,那些由各种各样半生不熟的中文说出来的问题精彩而有趣。台上台下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堪称节目第二大亮点。
亮点三:龙舟香粽——节气十足
追踪幕后——三大创意
创意二:文化遗址,更添节目文化内涵
节目最终将录制现场从北京搬到了姚江江畔的河姆渡,不仅仅是因为余姚历史悠久,是以河姆渡文化、端午文化、姚江文化和浙东红色文化著称的文化名城,还因为在江浙一带至今仍保持着丰富的节日传统与节日文化。所以在这临近水祭文化的发源地,加上河姆渡七千年文化历史,更是在时间的纵深上呈现了一种节目的厚度感。
创意三:中国的舞台,唱世界的戏
做客节目的嘉宾都是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学者,不仅有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学者于丹、纪连海,还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的专家李汉秋、王岳川,以及曾代表中国在世界享有美誉的围棋圣手聂卫平,和蔡澜、方文山二位港台文化人士。更具特色的是现场的观众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通过台上台下的交流对话不仅互动解读了中华文化的节日,更是体现了“文化认同”与“文化共享”的意义…也因此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