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人生》余姚河姆渡《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二)

(2009-05-23 21:01:09)
标签:

杂谈

  

端午的脉络

夏至节令是端午节最初发端的时间依据,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汉魏时期,端午节脱离节令的束缚,变成一个独立节日六朝端午真正成为中国民俗浓郁的传统大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说”多种说法。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

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支流,只是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端午节。

在千年传承与文化累积过程中,端午节在中国不同的水土地域,形成自的特色千姿百态节俗,比如祭供玫瑰饼苇叶包粽子插艾蒿防瘟辟邪,戴五彩丝祈福寿贴葫芦花避五毒孩童斗百草游戏

 

《艺术人生》余姚河姆渡《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二)

 

另外,端午节的别名各种各样,类如端午、端阳、天中、天长、朱明、重五、恶日、浴兰节、诗人节、龙舟节从繁多的名目就能切实感受到五彩斑斓端午节俗。再加上众多的节俗、节事、节物的不对称,都不是屈原说、龙说伍子胥曹娥说,所能够解释的。

端午节眷念家国、激扬精神”的信念,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人文核心价值,那些从历史的风雨烟尘中,穿行而来的情真、情义与情怀,已然渗入中国人的血脉心中。可以说,端午节,不但是中国人缅怀民族文化挥之不去的情结,几乎成为东方民俗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如同于丹教授在后来的演讲中说的:“其实每一个节日都会让人念及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记忆和事物。端午节里有各式各样的文化,过这样一个节日,就是给我们一个在内心向不同的文化致敬的理由。”

《艺术人生》余姚河姆渡《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二)

难忘的聚会

沟通之后,在创意层面以及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余姚市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全力协助,这种协助让整个节目的录制,进行相当顺利。当来自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高校的二百多名肤色各异的留学生,在涤荡的河风中,坐到姚江边的河姆渡特别节目现场的席位上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为期两天感知中国多元一体文化之美的中国节体验之旅,而体验之旅开端的一次论坛式聚会,也将成为他们人生的记忆节点。

 这时,方文山、于丹、王岳川、李汉秋、蔡澜、纪连海、聂卫平七位在各自学术领域造诣非凡的文化学者、专家,从姚江对岸乘舟顺水而至,在朱军的引导下、在现场各国留学生的掌声中,来到树阴环抱的玻璃露台上落座,台前身后用玫瑰编聚的端午花字异常醒目树上绿叶之间飘荡着红绸裹成的粽子灯,阳光被挡在不太厚的云层背后,江面上白鸥掠过阵阵浪声,向远处的山峦飞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