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人生》:春晚背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009-02-18 18:03:37)
标签:

娱乐

 

《艺术人生》:春晚背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钢琴伴奏师与杨光沟通表演细节

 

杨光:力争每次演出都崭新

2007年的春晚过后,杨光的活动比过去多了很多,生活分成了四大块:演出、创作、上课和玩。汶川地震后,杨光一天也没闲着,去了很多地方参加公益活动:拍摄电视音乐片、残奥会上的演出……

在《艺术人生》现场,杨光透露,上春晚之前,和其他孝子一样,他的心愿朴素得很——“攒钱开个小店,能养活母亲,让她安度晚年”;走上春晚以后,他的想法有了变化:“我就想,应该一直演下去,争取在每次演出中都把崭新的杨光送给大家——这样我妈妈看到我这种状态,一定会过得更好。”为了这个心愿,他尽量使自己的表演形式更多样:模仿秀、即兴创作、用美声唱法诠释流行歌曲。

获得星光大道的月冠军后,杨光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头一次进剧组,屋里冯巩、蔡明、董卿都在,杨光的表演逗乐了一屋子的腕儿。但之后的过程有些波折,从语言类调到歌舞类,为配合春晚整体时间,杨光将节目的时间不断压缩。

在《艺术人生》的现场,朱军回忆起当年春晚幕后的细节仍然很动容:“我必须要说,杨光虽然年轻,在舞台上不是一个老演员,但他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艺德,与这种大局观念值得很多老演员学习。”

在为春晚删改节目的同时,杨光一面还要准备《星光大道》的总冠军比赛,压力很大。总决赛的前一天,内热导致外感风寒,杨光的嗓子出不了声了。一位熟识的中医朋友说“最重要的是你的心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就是自己心里上的一种感觉,你站再一个很空旷的舞台上,没有人给你喝采,即使舞台再华丽也是失败者,你给一个人演出,这一个人给了你最热情的掌声,可能这个掌声就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艺术人生》:春晚背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化妆师为茸芭莘那仔细上妆

 

茸芭莘那:珍惜机会,展示家乡文化

从她生长的地方走上6、7小时,来到乡上,再坐上2、3小时的车到县城,赶12个小时的夜班车到达省城昆明,再搭上3小时的飞机,茸芭莘那才能来到北京,这个在她心目中既遥远又亲切的地方。

2006年,16岁的茸芭莘那第一次来中央台,那年的青歌赛,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位怒江的姑娘。此前,她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锻炼,这场比赛中,她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对于茸芭莘那来说,最大的收获则是接到了陈老师的电话。陈老师是春晚的音乐编辑,邀请茸芭莘那和才旦卓玛、宗庸卓玛一起,分别代表老中青三代共同演唱《雪莲献北京》,一首寄托了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对祖国的赤子之情的老歌。

在《艺术人生》现场,茸芭莘那透露,去年5月她刚刚签约了中国舞剧院。“能够来到国家级的舞台上,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锻炼,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家乡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业务。我现在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希望以后通过更多的努力,回报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我觉得对他们最大的回报是——好好唱歌。”

 

《艺术人生》:春晚背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节目顺利开始录制

 

朱军在节目中画龙点睛般地总结:“真正的艺术流淌在我们心里。”不论你将像茸芭莘那一样,尽情徜徉在专业的音乐殿堂,还是像刘仁喜和马广福怀揣着不变的梦想,继续快乐的高歌在自家田间。

在春晚之前,他们或是忙碌在东北的田间地头,或是行走在西南的怒江水畔。他们如何结缘春晚?春晚带给了他们哪些?春晚过后,他们又要为什么忙碌?

《艺术人生》2月18日(周三)中央三套20:36《放歌春晚的民间歌手》,真诚与您相约,听他们讲讲,春晚的背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重播:2月20日(周五)22:22、2月22日(周日)06:20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