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明:东坡画派标志性代表人物

(2012-06-19 11:24:25)
标签:

东坡画派

熊明

刘学海

吕应鑫

西部广播电视

王宏远

谢泰伟

庄朝华

杂谈

 东坡画派代表人物

西部广播电视《骄子》2012专题巨献——东坡画派

熊明:火与水的交响

文/张心蕾

 

熊明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优秀画家,一方面热情如火,一方面细腻如水。在眉山这样一个山清水秀充满南方浪漫情调的地方,他受到的是苏东坡大气情怀的熏陶,是眉山传统文化的滋养。他作品中流溢出的归真情怀,有着抚慰心灵的收放自如。也因此,其作品多次入展全国美展并获奖,国家级重要报刊均专题报道;有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国画家熊明研究》《熊明山水画集》《中国优秀美术家典藏丛书·熊明山水篇》等画集。

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显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无不彰显着泱泱大国的气度。回溯中华文化之源可以发现,中华文化的气度是阔大的。秦以力健名世,汉以气厚著称,秦碑、诏版、兵马俑等,皆是形象的言说。但晚清以来,“阴柔美”渐成潮流,于是人们在呼唤“力健、气厚之美”回归的同时,也意识到改变民族首先要改变意识、改变审美。

于是,以吴昌硕、潘天寿等艺术家为代表的磅礴雄浑的艺术风格,引起了诸多后继者的追随。他们不像前朝画家那样用墨讲究细润,而是奋跃、飞扬,有如暴风疾雨、惊雷闪电般的激烈,其气势大气磅礴、苍劲雄浑,或如苏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或如李青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熊明,便是当今画坛这一画风的佼佼者之一。

 http://s7/middle/49e40bcbhc2cae530f076&690

正道、正派、正味,贯穿始终

 

   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韵乃是画作的灵魂。气,大而言之,是宇宙万事万物的生命状态与精神状态;小而言之,是画家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气质、气度和韵味。“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两千多年前孟轲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养吾浩然之气”,到近代吴昌硕“苦铁画气不画形”的主张;从张彦远“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到荆浩将“气”作为画的六要之首;从苏东坡的“取其意气所到”,到郑板桥认为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等等,国画艺术重“气”的主张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长河中。今天,对画面整体的气象、气势、气韵以及笔气、墨气的理解和把握,仍然是画家孜孜以求乃至一生追寻的课题。

   熊明正是这样一位追寻者和实践者。正道、正派、正味,是熊明作品一惯主张。熊明认为,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观照,是神思的一种自在吐露。笔墨浸润描画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向真善美迈进。而画家的人格修养,无不在其作品中坦露无遗,唯有真诚如一,不投机不取巧,方不自欺,亦不欺人。至于画家的道德修养,熊明认为,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敬业精神,没有崇高的理想,只以炫技为目的,则思想必定苍白;艺术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滋润人的心田,启发人的想象力和自由意志,而非用来讨好受众,甚至欺骗受众。

    熊明的山水画无论大景还是小景,都气厚势足,沉郁幽远。通常来说,南方的山水画家,其作品大都清丽婉约、娟秀柔美,然而在熊明的笔下,南方的山川草木被赋予了雄浑苍润的新意象,远山近水、山石树木、云烟雾岚,无不大气磅礴、神完气足。然而,这山依旧是南方的山,水依旧是南方的水,但却依稀透出北国大地那种一览众山小的神韵,经得住再三品味。

    熊明历时半年创作的《家山新颜图》便是代表。此件作品获上海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行笔灵动率意,皴擦点染,一笔一画,随意而至,随情而出。大到山形轮廓小至草木石子,无不洒脱随性。即使是疏木小草,皆层次尽显,恍若站在云山彼端,极目远眺,画是静的,水是动的,临风听雨,婆娑之音尽在耳边。远处看,有三维之感,笔墨浑厚而渐次分明;近处看,又如时空变换,将观者带入那个既灵动又大气的家山之中。而这,正是熊明所说的作品必须有力度,能引领观者走进画中的世界。

 http://s4/middle/49e40bcbhc2cafc8d2d53&690

http://s4/middle/49e40bcbhc2cafcdfab33&690

作品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彰显

 

   “作品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彰显,是人品性格的呈现。一件优秀的作品通常可以净化人心,使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这就是一种气,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之气,而作品则是沟通的介质,让人们在向往中追求生命的更高真谛。”熊明一直认为人心中住有两个自己,一个外放开朗,一个敏感细腻。在眉山,熊明有个绰号叫熊爷,他的朋友、亲人都喜欢这样叫他,因为他的亲近、开朗、健谈,总能与人打成一片。“熊明是一个心有沟壑,腹有诗书的人,他的才气、思想隐于内心深处,只有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你才会发现。”这是熊明的好友对他的另一种评说。

   不过,熊明的作品从不矫揉造作,从不粉饰遮掩却是事实。山水在他眼里,作品在他心里,他的作品是他心中的山水,是他梦里的世界。所以他的作品总是特别美好,也许呈现在眼前的山水并不那么完美,但进入他的作品后却是完美的,虽然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残缺和遗憾。

   《长林结暝图》是熊明的另一件作品,曾入选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画面构图严谨,用笔灵活结实,但传递的气息却简淡天真,从中可以看出禅学和老庄的影子,表现的是一种静寂情怀。“情满于山、意溢于水”是熊明始终追求的境界,《长林结暝图》正是这一主张的体现,它彰显了画家追求清雅、天真、返璞归真的意愿,也映照了画家内心世界的清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作品却会成为观其内心的最好介质。画家用手中的笔耐心地演绎内心的情感,将心灵的情绪放大,在反观中看清自己的迷惘甚至懦弱、冷漠,从而更加深刻地期许人性的温暖,期许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便是艺术的一种力量。而熊明的作品,正有着这样一种力量——导人向上、明心见性,通过作品的力量、通过本心的力量,去影响关注作品的人。

   “笔墨作为连接内心世界和画面的使者,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因为笔墨本无情,它游离于主客观两者之间。然而正是因为画家赋予了笔墨灵魂与感情,作品也才有了生命。”就如熊明的《蜀山居》《万物静观皆自得》《听山图》《风清图》等,无不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展现和流溢。这些作品所呈现出的力度之美,正如黄宗贤在评论熊明作品时所说:虽为小景小画,但在咫尺间却景深意远,有万千气象之感。熊明深得中国画“以小见大”的传统精髓,他的小景山水是对局部的审视,而局部中的一石一木都是富有灵性的生命体,这种灵性的生命体诉诸于灵动的笔墨形式,就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有机体和宇宙了。从熊明的作品里,我们感悟到山水画气象之大,境界之幽深,不在物象之多,更不在尺幅之大,而在对自然山水生命力的深刻体悟,在于心与万物相遇而生发的物我同一、意境相生的美学情怀。

 

东坡故里的情怀

 

除了是一个优秀的画家,熊明还是现任四川省眉山市文化馆副馆长、眉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画画之外,他积极响应眉山市以“文化立市”为工作重点,建设东坡文化核心区的号召,并希望能有所贡献。他说:苏东坡是中国民族一个文化符号,其影响力跨越时空,近千年以来,影响着每一代人。苏东坡的豪情壮志和才华才情,让后人顶礼膜拜。这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目标。苏东坡像是一座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文化承继和担当,熊明利用联展、媒体等多种渠道,为眉山画家的发展争取一切有利条件。他推辞了清华美院的邀请,以一颗推动家乡画坛发展的赤子之心,留在家乡,无私并努力着。

画风豪放大气,画韵灵动精妙,熊明显著的绘画风格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叹服。但熊明是清醒的,这位一直被故乡灵气滋养的画家,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在艺术上不断精进,不断问师学艺,力图在绘画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面对生活中的进与退、苦与乐,他始终坚持着,宁静淡然之心从未远离。他用笔墨行走于山水之间,追寻着绘画与生命的真谛,在大自然和艺术中寻找着心灵的归属,构筑着丰满的精神家园。

让我看重的还有熊明的这样一句话,他说:做人要有平常心,要单纯,但对于艺术,则一定要喜新“研”旧,要勇于挑战自我。一个优秀的画家,其作品最好不要过早定型,不要让自己的创作思维受阻。对于未来,我有信心。

而这末一点,其实也是笔者所想说的话。我相信也是所有热爱熊明及其作品的人们想说的话。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http://s8/middle/49e40bcbhc2cafd3dbdd7&690

对话熊明

 

《骄子》:从艺至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熊明:儿时一起长大的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张平(军旅艺术家)是我的大哥,我们一起学画,一起长大。改变我对绘画的认识,是在中央美院求学时的崔晓东、田黎明、姚鸣京诸先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导师李翔先生,他使我对绘画艺术的新理念有了新的认识。特别要感谢戴卫先生、夏应良先生,他们是我问艺道路上遇见的良师。

 

《骄子》:艺术的追求是幸福而艰辛的,你的艺术生涯中滋生过想要放弃的念头吗?

    熊明:1992年,当时我对绘画艺术的前途一度充满迷惘和无力感,就做了一个封笔的决定。那段时间我下海经商,可能也是上天格外眷顾我,我经商做得挺好,应该说是挺成功的吧。但虽然很成功,总觉得心里有个缺口,怎么样也填不满。

1998年,我陪同李青稞老师写生,她在我的工作室看见我的作品,惊讶地问:“这是谁画的,实在太好了!”我说是我的。当她知道我已封笔,说太可惜了,你应该坚持。而在心里,对于绘画的那一份牵挂其实从未真正放下,于是,在那之后我便决定重新拿起画笔。或许这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正确的一个决定。

 

《骄子》:到目前为止,最让你难忘或者骄傲的事是什么?

   熊明:一是在清华学习期间,导师李翔对我作业的认可。二是李翔老师带领我们往太行山深处的西柏坡写生时,导师曾让我跟同学交流对于写生的感受,以及对于笔墨的正确认识。

 

《骄子》:你通常一年要出去好几次写生,陪伴家人的时间相对会少了很多,你是怎么协调的?

   熊明:所谓家人,就是始终放在心里,并且一直去爱的人。我的家人对于我的决定一直都是理解和支持的。距离和时间不是问题,心在一起,那就始终在一起。我有一个儿子,曾经为了他做了一个“八年计划”,在我心里,儿子是我心血的传承,很多东西需要他来发扬继承。我觉得始终保持一颗为家人付出的心,那么这样的家自然就会和谐,充满包容。

 

《骄子》:您觉得幸福应该是怎样的?

熊明:别人幸福我就幸福。在别人脸上看见笑容,看见开心的样子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http://s4/middle/49e40bcbhc2cafe21d1b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