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祝福儿子,希望有一天,他能用他的学识和成就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相信,无论他将来的路在哪里,网球都将伴随他的一生。
——
母亲的话
和儿子一起享受网球——一个母亲十年的心路历程
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是一对矛盾,孰轻孰重?这是绝大多数想让孩子在竞技体育中出成绩的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果想要孩子在体育项目上有所建树,必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那些正在上奥数班、剑桥英语班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的孩子们相比,参加体育训练的孩子,在学业上的差距将越拉越大。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出抉择?
我的儿子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他十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短式网球训练班,短短一期的训练时间,他展现出良好的网球天赋,再加上启蒙教练快乐网球的熏陶,他的网球水平提高很快,半年后参加全国首届短式网球比赛,就取得了团体第四、单打第六的好成绩,别看是一堆小人儿打比赛,那可是正规的全国比赛哟。从那以后他对网球的兴趣大增,作为一名从未进入过体校接受正规训练的“纯业余”选手,从小学开始,在参加的北京市各种比赛中,他有着击败全部同龄组选手的骄人经历,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不俗的战绩。现在想来,“天赋”有时候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夸儿子是网球天才的声音起初寥落,但在当他深信并为之努力后,似乎就确定成事实了。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在孩子学打网球之初,我们就为他做了网球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坚持不能因为网球而放弃学业,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进行网球训练。全国短式网球比赛以后,儿子开始转打成人网球,师从原北京网球专业队的潘凤金教练,开始了“正规的业余网球训练”。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教练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的作用,作为教练,第一要为人正直,以身作则;第二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学,循序渐进;第三要球技高超,执教有方。潘教练多年担任北京队主教练,曾位高国家队教练,退休以后从事青少年的网球教练工作,几十年丰富的教练经验使她很容易和孩子沟通,能够很快发现孩子在技术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及时做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相比于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的专业小队员,儿子只是在每周周末训练两次,每次2个小时,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网球水平,只能靠提高每次训练的效率。
在中国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中,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时间磨出来的,从小放弃文化课程的学习,很多孩子只有小学或初中的文化水平,随着枯燥的训练时间和强度的增大,孩子们儿时对运动的热情和憧憬也随之被一点点磨灭,训练时疲疲沓沓、出工不出力成为常态。更因为家长和教练对比赛成绩的过高要求,导致小运动员在比赛中过于紧张而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而儿子因为训练时间短,训练费、场租费都是爸妈掏腰包,爸妈每次要用四个小时全程陪同,还要充当场上“球童”,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冷刺骨,都是满场飞奔着捡球,为的是增加训练时间,也相当于减少了训练费用的支出。所以儿子对每次训练课无比珍惜,全力以赴。潘教练为他制定了高质量、高强度的阶段性训练计划,而且每一堂训练课都安排得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使儿子忘记了训练疲劳,每次结束后就期盼着下一次训练课的到来,虽然每次训练结束回到家后,从车里下来的时候他的脚疼得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作为家长,我们和教练保持经常的沟通,在孩子训练、比赛的问题上尽量达成共识。我们不断告诫儿子比赛就是对训练的检验,比赛中只要尽力发挥训练水平,无论输赢都是很正常的结果,比赛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把这样的理念灌输给儿子:过程有了,结果还会差吗?几年的网球训练,儿子对打网球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赛场上也能轻装上阵正常发挥,这是他能不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在这里不能不提的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也会使运动员能够从更深的层面领会到竞技体育精神,更好地领会教练的训练意图,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运动天赋。

在儿子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接到了德国KTV网球俱乐部的邀请——去德国接受一年先进的网球技术和理念的训练。这原本在我们的规划之中,因为继续在国内“业余”训练,水平很难在短时期内再上一个台阶,如果希望儿子的网球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接受更为先进的网球训练是很好的选择,而休学一年是对文化学习影响最小的一种方式。我费了很大气力通过潘教练联系到了这个德国俱乐部,但究竟去还是不去?家人对此也持不同意见。尽管我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但我还是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了儿子,为此儿子考虑了很久,因为他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网球,是否真的能放弃学业走上网球这条道路?他在去与不去之间艰难地做着选择。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对西方世界的好奇心吸引着他,也许是男孩子的血管中流淌着渴望挑战生活的血液,最终他选择去往德国。儿子告诉我: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决定网球在他的人生中将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初到德国,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西方世界的繁华富有吸引着儿子。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第一次离家,第一次接受全天的职业网球训练,让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苦不堪言。在德国初期我陪伴他的日子里,我也深切地体会着作为专业运动员的种种艰辛。儿子是个特别认真的孩子,训练中从来不会偷懒,不管多累都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几天下来手掌、脚底都起了水泡,看着孩子从训练场背着大网包、累得东倒西歪走回宿舍的背影,我根本无心欣赏沿途那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心里总是像堵着一块大石头。
我非常心疼儿子,也担心他能否坚持下来,甚至于怀疑我们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但当时我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断地鼓励他。在签证到期不得不与儿子分别的时刻,想到要把他一个人留在陌生的国度,想到他所要面对的艰苦训练,我泪如泉涌,那真是一个母亲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心痛,直到今天我仍然不能平静地回忆那一天的感受,每每想起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母子分离的骨肉之痛是刻在心底的,永远也不会被淡忘!儿子独自在德国的日子里,与亲人相隔万里,疲劳、孤独、想家、伤痛……我可以想象得到他经受的巨大压力。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凭着他对网球的热爱,在德国教练的帮助下,他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儿子的教练是南斯拉夫裔德国人,他十三岁时独自一人去美国接受网球训练,在青少年时期取得过很高的世界排名。小个子的人精力往往特别充沛,比如拿破仑,又比如儿子的教练。他的训练水平是一流的,在训练中的严厉也是出了名的,他有“N+1”个“必须”:每天早晨必须提前10分钟到训练场,训练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训练中必须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比赛中必须要拼搏到最后一秒钟!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会认真地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和孩子做严肃的谈话。老实说,刚开始儿子有点怕他,也被他“整”得很惨,但现在想来,能遇到这样好的教练,是儿子的运气!
有一次,教练在球场发球区的八个边角上摆放了8个瓶子,要求儿子练习发球把瓶子逐个击倒。当时已经训练了近一个上午,儿子已经很疲劳,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球一个接一个地发过去,不断地落在瓶子周围,就是一个都打不中。眼看训练就要结束了,教练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走过去二话不说,从孩子手里抢过球就开始发球,大约在发第二十个球的时候,八个瓶子就全都倒了。教练重新立起瓶子,把球交到儿子手里,看着他的眼睛说:“ten
minutes”(意为只给十分钟),并做了一个让他自己选择受罚方式的手势。孩子们被罚的方式通常是罚款(象征性的)、做俯卧撑和跳横杆。儿子想这次的受罚是逃不掉了,但是他突然意识到,训练时没有百分之百的集中注意力,这才是教练最不能容忍的。当他重新站在发球线上的时候,眼神、心态、意识完全集中在发球上,似乎已经感觉不到身体的疲乏,脑子中只有发球的动作和对面球场上的瓶子,专注的神情就像一个战场上的战士,儿子一次次地抛球挥拍,10分钟之内打倒了7个瓶子,在当时创下了一个空前的纪录!教练的脸上全是笑容,“我知道你一定能行!”,他竖起了大拇指。
德国人的认真是出了名的,教练要求球员每天用英文写训练日记,并亲自修改,这是儿子用英文写作的最初尝试。教练经常被孩子们蹩脚的英文逗得大笑,也为他们的点滴进步频频称道。这对于德国教练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在生活中,教练也非常友好可亲,他会在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狂欢节开车近百公里,带孩子们观看游行表演,这更是不在他的工作以内。那时我正好还在德国,也跟着他们一起去了,德国的狂欢节游行,是我这辈子亲眼看过的最盛大、最恢宏、最壮观的表演!每当出去吃饭和游玩时,教练会要求孩子们的服装必须和场合相符,如果还穿运动服他就不带他们出去,直到今天他指着儿子的衣服,摇着头说“NO”的神情依然令我忍俊不禁。俱乐部的生活教练还数次带孩子们去“欧洲公园”玩各种大型游艺,利用在法国比赛的机会游览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还去过瑞士雪山、荷兰、卢森堡……儿子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在14岁这个年龄,儿子学着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的德国教练们,用他们的所作所为影响着他,让他学会了专注、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关怀、学会了拼搏……在儿子踏入社会之初,教练不仅在球技上,而且在做人做事等诸多方面对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他们是在儿子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人,是儿子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
欧洲的青少年网球排名赛都在周末由各个俱乐部举办,按照不同的级别同时会有好几个赛事,教练会根据队员们的排名寻找适合的比赛。孩子们要参加的比赛遍及德国和周边的几个国家,而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为了节省经费,教练又兼当司机和生活管理,他可以不停车甚至于不吃饭,连续开车六、七个小时后,又像个大陀螺似的转来转去,继续在赛场周边打点好队员们的食宿。在这种氛围中,儿子不但体验到日耳曼民族特有的严谨和坚韧,更领会到了在过程中寻求机会的灵活变通,这种生活态度不仅适用于竞技网球,也直接影响到他日后对所有重大事情的抉择。
教练通常会为队员们选择五、六个小时以内车程的比赛,周五吃过中午饭就上路出发,一般到了赛场天就要黑了,在车里颠簸了几个小时,孩子们已经累得快散架了,可有的比赛当天晚上就开始。教练一个人要带好几个队员,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孩子们经常是孤军奋战,临场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处理。尤其是比赛时间没有定数,往往到了下午还没有吃上中饭,而晚饭通常要等到所有孩子的比赛结束后才能一起去吃,经常都是在晚上九、十点以后。网球运动是一项强体力运动,每场比赛结束身上的运动服都能拧出水来,要想在比赛中赢得冠军,两天内至少要打五场比赛,并且全部为三盘两胜制,其艰苦程度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不言而喻。在一次次地奔波中,儿子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让人起追逐之心的东西数不胜数,而他能做的,就是抓住自己当前认为最重要的,并为之付出所有的努力——夺取冠军!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儿子也一天天地成长。在德国的一年里他打了22场比赛,取得过德国青少年排名赛分站赛的第一名,这让一开始因为他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而并不看好他的德国教练大跌眼镜。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儿子获得冠军的那次比赛,那是在14-16岁年龄组比赛中级别最高的排名赛,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市举行。那时儿子已经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艰苦磨练,技战术水平以及体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青少年比赛以两岁为一个年龄组,儿子在同组中处于最小的年龄段,最大的孩子比他要大近两岁,有的德国孩子比他高出大半头,虽然他的网球技术还是不错的,但他的力量和体能相比之下都处于下风,要知道在网球比赛中,体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场上的胜负,这也是在德国初期他在比赛中经常不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儿子每次参加比赛,出发前都要准备5套比赛服,每场比赛穿一套,然后把换下来湿漉漉的衣服装在大塑料袋中带回去一起洗,最喜欢的那一套放在最后穿,可惜的是没有一次能全部穿过,因为从来没有打进过决赛,每次这都成为他心中的憾事。在那次斯图加特的比赛中,儿子的每场比赛都打得异常艰苦,场场都打满三盘,有两次还是依靠决胜盘抢七取胜,在两天里他连赢四场球闯进决赛,终于可以穿上那套最喜欢的衣服了!
当时我虽然在德国,但是并没有跟着儿子去参加这次比赛,在儿子进入决赛后,德国教练为了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母亲分享和记录孩子的比赛过程,连夜驱车九个小时往返回住地接我,真让我感动不已。我和教练清晨就赶到了赛场,儿子因为连续几场高强度的比赛,身体已经非常的疲劳,又因为赛后没人帮助做肌肉恢复,身上痛到了不能触摸的地步,我已经没有办法再给他做放松按摩。见到了儿子决赛中的对手,那是一个比儿子高出大半头的德国帅小伙,据说父亲是著名的州际网球教练(相当于中国的省队教练),我的心顿时跌落到谷底,凶多吉少啊!但是我一丝担心也不能表现出来,当时我能做的只能是陪着儿子在球场外面一圈一圈地慢走,聊些与比赛无关的话题帮助他舒缓紧张的情绪,我明显感到被我握住的儿子那双冰凉的手,甚至于是有些颤抖的。那场比赛的奖杯特别好看,大、中、小三个并排摆在领奖台上,我刻意对儿子开玩笑说,那个中号的也不错啊,儿子回答我:我想要那个大的!他太渴望得到这个冠军了!
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我在现场观看比赛时的心情,随着比赛进程的跌宕起伏,紧张、兴奋、焦虑抑或是激动,当然还有的就是对胜利的期盼,这种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情,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在赛场上表现的感同身受!直到今天,每每看到那个精美的大号奖杯静静地站在家中的展示柜里,儿子在那场球赛中的顽强拼搏,在输掉第一盘后的绝地反击,在赢得最后一分时的镇定自若,在和教练击掌相庆时的兴奋异常,在走向我张开的怀抱时的璀璨一笑,都是那么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至于真正拿到的那个奖杯,反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会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在德国一年的合同期满时,儿子取得了很高的德国青少年网球排名,同时也取得了欧洲青少年网球(ETA)排名,从一名普通的业余网球选手成为一名专业选手。儿子成了前后几年内俱乐部教练们最欣赏的中国球员,在任何新老球员面前都不忘提起他们的得意学生。在儿子的年终总评中,德国教练这样写道:“经过一年培训,严道轩各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无论是技术上、心理上还是身体素质上,都与一年前截然不同。这不仅与德国的培训和比赛有关,更取决于严道轩本人非凡的自律性、强烈的上进心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我们相信,在适宜的环境下,他所具有的少年人少有的高尚品德和运动理念,会让他在网球这条路上走得很远。”教练们给予儿子这样高的评价,也让我这个母亲大跌眼镜。
一年的国外网球训练,让儿子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之际,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一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他的网球技术正处于飞速提高的阶段,超过国内同龄组队员,甚至达到欧洲青少年的水平,德国俱乐部和教练们殷切挽留他继续训练,这对儿子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和父母仔细商讨并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后,儿子谢绝了俱乐部的挽留,决定放弃职业网球,回国继续读书。
我再一次尊重了儿子的选择。我的很多网球界的朋友质疑我们的做法,他们不能理解在花费了这么多财力、精力、时间以后,儿子会放弃专业网球的道路,这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这样的结果本来就在我们的计划之中,至于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只有靠时间来证明。儿子认为在网球与学业的权衡中,文化知识对他的未来更重要。“也许网球能给我带来一时的辉煌,但没有扎实的文化底蕴,网球就不能给我带来长久的快乐,我想进一流的大学读书。”儿子这样表达了他的心愿。
相关文章链接
陪儿子征战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有感
征战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我得了双料冠军
冠军!——全国大学生索尼爱立信网球总决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