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吕德安的诗《父亲和我》
(2015-06-18 15:12:47)
标签:
吕德安父亲和我诗歌朱佳发 |
分类: 佳发读诗 |
中国式父子的外在表现形式似乎就是沉默两字,父子间可以碰碰酒杯喝上两盅甚至推杯换盏,酒后也可以互相慷慨激昂地唾沫横飞,但冷静时难有无话不说的促膝长谈,或者兄弟般互拍肩膀的豪言壮语。
中国式父子的内敛,讲求的是一种心灵感应,在无言中的感应,往往胜于千言万语。亲情、爱与感恩,犹如静静流淌的溪水,在双方内心清澈着,偶尔的转弯和跳跃,其声响也是静悄悄的。而在万物寂静的深夜,月亮在水面的摇曳的反光,同样沉默的光亮,才是父子间心灵默契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穿透力无法描述,只能听凭内心的牵引,在一个个平淡的日子里,在日子的酸甜苦辣中,继续着生活的冷暖和岁月的安详。
吕德安的《父亲和我》一诗中的父亲是幸福的,儿子的陪伴,使奢侈的亲情近在咫尺。“父亲和我/并肩走着”,当然,父子俩的散步是沉默的,“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他们并非无话可说,之所以在一场“秋雨”后的行走没说话,诗人说,一是“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也就是说,父子俩在屋子里是无话不说的,把该说的都说了,此时,他们出来走走,目的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行走本身,在“好像隔了多年时光”的“雨和雨的间歇里”里行走和感受,他们走的是一段现实的时光,也是一份回忆的温馨。
第二,诗人说,“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造成的”。长久在一起的生活,使父子间已经达成了无言的默契。在静默中,“滴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条细枝条”。可以想象,当时多么的静谧,静谧得“滴水的声音”都那么清晰,那么可感易触,“像折下的一条细枝条”,这是父子间默契的形象感应。
诗中,父子间亲情的表达,已经超越了语言,这是中国式亲情的升华。
在升华了的亲情中,父子在共同收获着感恩。
对父亲的感恩,看着父亲“已经全白”的,“像过冬的梅花”一样傲立的“头发”,儿子感到“这近乎于一种灵魂”,在内心“肃然起敬”。对操劳一生的父亲,对大山一样沉默的父爱的“灵魂”“肃然起敬”,就是超越了语言的感恩。
对街坊的感恩,同样是无言的。在“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一个“举手致意”,就包含了所有要说的话。因此,“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安详地走着”。
大爱无声。无声的《父亲和我》,向我们传递的无声的大爱,如天地日月,亘古长存;如一切卑微而高贵的存在,感天动地。
父亲和我
并肩走着
秋雨稍歇
和前一阵雨
好像隔了多年时光
我们走在雨和雨的
间歇里
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
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
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
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
造成的
滴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条细枝条
像过冬的梅花
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
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
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依然是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
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
安详地走着
吕德安,1960年出生,诗人、画家。著有诗集《纸蛇》、《另一半生命》、《顽石》、《适得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