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伊沙的诗《饿死诗人》

(2015-01-28 15:50:30)
标签:

伊沙

饿死诗人

朱佳发

分类: 佳发读诗

                            麦子是自个儿长大的

                                     朱佳发

 

伊沙是一个著名诗人,其诗颇受争议,而越争议他便越著名。我个人并不喜欢他的诗歌,无论他如何著名。我之所以突然郑重其事地读起了他的诗歌,一是源于正火热的余秀华诗歌现象,再,是想对人们有所误读的“饿死诗人”说上几句话。

余秀华诗歌现象的兴起,或许可以说诗歌没被边缘化,从人们对“梨花体”、“羊羔体”、“啸天体”的吐槽和愤怒,到今天对余秀华诗歌的热捧,或许可以说,人们还是一直在关注诗歌的,人们失望的,只是伪诗人的横行和劣质诗歌的泛滥。

余秀华的诗歌之所以连所谓专业诗人都在叫好,是因为她诗歌的真。让人读后呼吸急促的真,在余秀华的夹杂着泥土味的诗句里,裹挟的是一股直接撞击心灵的力量,这力量,就是诗歌的力量。这位每天在村子里做家务,割草、喂兔子、摘棉花的农民的诗歌,犹如一记耳光,狠狠地打在了伪诗人的脸上。

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车过黄河”时撒了一泡尿的伊沙那厮的这首《饿死诗人》,并且居然有点喜欢。

太多脱离生活、背叛土地的所谓诗人们,闭门造车地炮制着大量滥情造作、无病呻吟的分行文字垃圾,并凭此在诗歌圈里安然混迹。一个泱泱诗歌大国没人读诗,伪劣诗歌的制造者难辞其咎。伊沙1990年发出的这声怒吼——“饿死他们!”,把伪诗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一些远离土地的诗人们总是喜欢写到土地和农事,比如“麦子”一词的滥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随着海子诗歌里“麦子”、“麦地”意象的出现,几近成灾,即便生长在南方,连麦子都没见过的诗人们,也诗必言“麦子”。而在海子诗歌里,“麦地”却是痛苦的:“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  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

《饿死诗人》里的“麦子”,在轻松复述农业耕作事宜的诗人们“挥汗如雨 收获麦子”时,却“自个儿长大了”,并割断了自己的脖子成全着凌空蹈虚的“诗人”。

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却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他们”,该不该被饿死?这帮“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家伙,“他们”,该不该被饿死?

至此,“饿死诗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时下人们动不动就说这是一个“饿死诗人”的时代,他们想必认为,在没人读诗的年代,诗人会被饿死。事实上,诗人不是一份职业,诗歌也养活不了什么人,即便是“为诗而生”的余秀华,她也得每天喂兔子,才能挣到每个月400块的糊口钱。

 

 

 

   伊沙,诗人。1966年生于成都,现居西安,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著有诗集《车过黄河》《结结巴巴》《饿死诗人》等 

 

 

 

   饿死诗人

 

      伊沙

 

 那样轻松的 你们

 开始复述农业

 耕作的事宜以及

 春来秋去

 挥汗如雨 收获麦子

 你们以为麦粒就是你们

 为女人迸溅的泪滴吗

 麦芒就像你们贴在腮帮上的

 猪鬃般柔软吗

 你们拥挤在流浪之路的那一年

 北方的麦子自个儿长大了

 它们挥舞着一弯弯

 阳光之镰

 割断麦杆 自己的脖子

 割断与土地最后的联系

 成全了你们

 诗人们已经吃饱了

 一望无边的麦田

 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

 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

 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麦子 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

 我呼吁:饿死他们

 狗日的诗人

 首先饿死我

 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

 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