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读书体会之《投机与骗局》

(2008-04-03 08:25:21)
标签:

证券/理财

股票

分类: 读书体会
 

 

(23)读书体会之《投机与骗局》

陶博士

 

  一、《投机与骗局》包含了两部投资经典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投机与骗局》(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and Confusion de Confusiones)包含了两部投资经典:《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和《混乱中的困惑》。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为该书写了推荐序。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写于1841年。《投机与骗局》一书收录了与投机和金融市场直接相关的三个章节:密西西比计划、南海泡沫和郁金香狂潮。原书1852年第二版,中国市场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中译本,取名为《非常寻常:欧洲历史上最荒唐可笑的群众性狂潮》,共有16个章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是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最喜欢的一本书。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也对Charles Mackay的作品推崇备至。

  《混乱中的困惑》写于1688年,用对话形式来解释当时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运作,书中所描述的种种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今天的市场中――混乱、疯狂,充斥着人性的弱点。

  美国《金融时报》的一位编辑在选择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十部作品时,这两本书双双入选。于是,《投机与骗局》将两本书合二为一,全面展示了“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二、人类喜欢从众,非常容易陷入投机狂热的冲动

  Charles Mackay搜集的事例,说明了普通民众是多么容易被人引入歧途,人类这种“群居动物”是多么喜欢从众。《混乱中的困惑》也说明,人们有时可能会过度情绪化,从而导致他们违背自己的交易原则。

  《投机与骗局》探讨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价格的变动,在群众性癫狂背景下,经常会走过头,“显然”已经被高估了股市有时还会被进一步高估;在到达最高价格之前,每一次卖出都被迅速证明是错误的。例如,在我国A股上证998点涨到6124点之前,如果投资的是指数基金,那么每一次卖出都被迅速证明是错误的;在到达6124点之前,任何关于趋势的合理分析都是多余之物。

  但是,只要如此愚蠢的行为能够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一个真正理性的投资者始终有望利用大众的疯狂为自己谋利。Charles Mackay说具有常识的个体很容易觉察到集体的疯狂,个体将会借此获取巨额的利润。我的个人看法,此时,人们需要坚持自己的交易原则,需要认识到发财致富的真正原因在于心理因素,需要艺术性把握大众心理因素,需要运用逆向思考的艺术。

 

  三、事情改变得越多,它们就越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彼得.伯恩斯坦在该书的推荐序中说: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大约发生于三百年以前,但是其中的情节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抑或是今天刚刚发生。投资者们长期关注这两本书的原因也正是在此――世事越是变迁,情况看上去越是恒久不变。

  当然,每个泡沫也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特征,我国A股本轮起自上证998点至6124点的大牛市向人们展示的新元素是人民币升值和2008年奥运会。人们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背景下,A股市场升途无限,2008年奥运会前不可能大跌。

  但是,人性的弱点充斥着贪婪与恐惧,这个从来不会改变。人们的思维喜欢合群,他们会集体发疯,但醒悟过来时却慢得多,一个接着一个,这些从来不会改变。股票估值(市盈率)越高,其后的长期回报率越低,暴涨之后经常会有暴跌,这些从来也不会改变。

  读了《投机与骗局》,对于中国老百姓在2007年纷纷疯狂跑步进入股市(2007年新开户人数创罕见的历史新高),制造疯狂的阶段高点(上证的6124点),就可以置之一笑了;对于上证从2007年10月最高点6124点后的大幅下跌,也可以理解为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下篇文章:读书体会之《非理性繁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