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盛世》:夹血豆腐的汉堡包
(2010-03-20 16:30:41)
在某些禁锢成为主旋律的特殊时代,执政府往往培养和抬举起了自己敌人,太过敏感和信心不足,以至于被利用大众心理的在野“借势家”们钻了空子,以被贬被禁显示自己的威慑力和受当局重视程度。据说康有为就是个这样的小人,借为大众说话骗财骗色而已。当前也有几个这样的文人,以找禁扬名得利,但其本人究竟怎么回事,很难说得明白。
在弄到陈冠中的《盛世》之前,已经满耳朵皆塞住了溢美之词,辗转知道哪里能弄到,赶快托人买来本读读。价格不菲,还是繁体字,可见是漂洋过海受了辛苦。陈冠中也不容易,常年在京,还得想办法弄个繁体版出来。虽是本没有印价格的红皮书,但已经是为人不读此书枉为文化人儿的样子,一时纸贵。
读时确实痛快,一解不安分之心;与80年代读琼瑶以解少女怀春之苦一个效果。只是读就读了,满纸荒唐言,一股无用屁。这本书整个模仿乔治·奥威尔《1984》,又结合了大陆的具体情况和掺了一些本地时政,可以说是一本汉化、本地化了的《1984》。但这种汉化又只得了皮毛,比王小波的《2010》又相差太远。在写作手法上,第一章还照猫画虎的模仿了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不过好在也模仿的比较拙劣。
其实这些还勉强可以接受的话,比较难接受的是,一个不了解中国的人帮中国人叫委屈,但叫得比较像个笑话。从南都周刊的记录来看,陈冠中比较掌握北京的饭局文化,“于是,他在亮马公寓租了一间大房子,请来做饭的阿姨摆开“流水席”,宴请四方宾客,从王朔到王蒙,都成为陈冠中的座上客。”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陈冠中就是这么被北京的文化分子耽误的。
北京文化圈儿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群吃奶骂娘的富二代,都是军区大院跑出来的孩子,一边往胡同里扎,一边回头指着后面,嘴里絮絮叨叨。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比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要活得好上千万倍,也距离千万里。陈冠中在这群人中找中国,哈哈,真是个笑话。
这本书基于对《1984》的模仿,对中国想得太想当然,好像信息被屏蔽的全民都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清醒,而其他人皆快乐、自大、无知,大家都像吃了药似的不明就里。其实如果真是民间来的人,就会知道,所有人都明白,中国到底怎么回事,只是没人喊一声,皇帝光着屁股呢。不是不敢,是没有必要打破这平衡,是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因为这群中国人个个都是皇帝。如果陈冠中真到民间走一走,他还是只会听到糊涂话,不是他找错了人,而是没人肯告诉他。乐不思蜀的真意,人家比他明白。
汉堡包就是汉堡包,夹了血豆腐也变不成卤煮。不行,去老莫吃也不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