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神仙

(2007-06-12 16:59:50)
分类: 文出终南
    英雄神仙
  古往今来,能当英雄,又能当神仙者,只有汉代张良一人。

  当我立在紫柏山下,面对汉张留侯祠的牌楼,时光老人对我说,樵夫啊,十年过去矣!可不,上次一别汉张留侯祠,已经十年过去。

  十年的区别是:十年前的那天,是微微小雨,四周青山,烟雨朦胧;十年后的今天,是丽日和风,连云道上,宁静安谧。

  汉张留侯祠,老百姓叫做张良庙,地处偏僻的秦岭山中,少有人知。1936年,从宝鸡为起点的川陕公路修通后,自张良庙下过,参观者才多了起来。现今关中地区有210国道、108国道、姜眉路、特别是马上就要通车的西汉高速等道路都可以穿越秦岭到达四川,导致现在走川陕公路的车辆越来越少,张良庙也就人流渐稀了。

  张良者,战国时的韩国人。秦亡韩后,他便倾全力反秦复韩,找了个会使大铁锤的莽汉,在河南袭击秦始皇的车队,虽没有成功,但江湖上名气大震。后来天下大乱,他就拉起了一只小部队,归附了同样造反的刘邦,并想法让楚国项梁立了韩王成,复兴韩国的梦有了开端。通观张良一生,念念不忘的就是复兴韩国。所以在刘邦那儿,他基本上就是一个尊贵的宾客,张良自己非常明白这一点。

  张良帮刘邦,是个谋士的身份,但出的计策均是一击毙命的毒招,刘邦得天下,实在是张良的功劳第一。

  张良送刘邦走子午栈道翻越秦岭到汉中当汉王,自己又再翻秦岭去找韩王,走一路烧一路,把栈道烧光了。当时他说回去要烧掉栈道,刘邦死活不愿意,说这不是出不去了。张良便给刘邦讲了哲学道理,说:“现在烧了,将来才有可能出得去。现在不烧,项羽高兴了走栈道打进来,你又打不过人家,还谈什么出去不出去呢?”

  张良找到韩王成,在楚王项羽那儿。因为张良帮刘邦,项羽很生气,就不让韩王成回韩国。张良就又使了一计,说:“汉王烧了栈道,回不来了,但据情报,齐王要造你的反呢?”项羽一发火就去东边打齐王,不管西边关中的事情。结果后来被韩信暗渡陈仓,汉王取得了富饶的关中。反正张良不把楚王项羽哄死是不罢休的。再后来,项羽干脆杀掉了韩王成,张良的复国梦彻底破裂,就走小路逃到关中刘邦那儿去了。

  刘邦见张良回来,高兴得要命,就开始攻打楚王。一直到把楚王灭掉,都是张良出的绝计,如编一本张良的绝计史,绝对是顶级的策略之书。

  汉王朝成立,张良功排第一,和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并不为过。但张良始终记住自己的宾客身份,知道刘邦虽然是个大流氓,实际上他的流氓智慧也是第一,不好打交道,就毅然退隐。

  张良退隐,不能去太远,因为刘邦高兴了还要找他聊天。就比如刘邦把韩信捉回京城,闲下来还是要找韩信聊天玩的。聊天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讲究层次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就是刘邦和韩信聊出来的名言。所以,张良就在关中附近的紫柏山避谷修行,学习道术,后来他的子孙竟然创立了道教,张天师代代相传,和代代相传孔子家族成了中国的一大奇观,这是后话。史书记载,张良退隐后,也确实又出来了几次。有人说,张良到离关中很远的去避谷,那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至于他在那儿去世,是搞不清的事情,但应该埋在关中长陵附近。

  张良最后出的计策是帮吕后获得权力,这是因为张良认为吕后的儿子是嫡长子,没有过错,废去是不对的。张良这样做,就是坑了美人戚夫人。

  人民总是善良的,对张良有福不享,功成身退的行为很是赞赏,在紫柏山修的汉张留侯祠香火长期旺盛。

  汉张留侯祠的风水颇佳,背依紫柏山,左右有两水夹流,周围有五座秀峰环绕。汉张留侯祠的建筑群规模宏大,最高的授书楼,那叫高耸入云。

  张良大殿的前厅大门是祠堂的二山门,进了山门,就是大殿院。大殿前面有拜殿券厅,厅上有许多碑石。最前面的两块,右边的是宋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左边是草莽将军冯玉祥写的对子,上联是:“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明臣,千载空余凭吊处。”下联是:“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冯玉祥号称拆庙将军,还就没有把汉张留侯祠拆掉,还留下墨宝,也挺有趣。

  大殿气势轩昂,上挂匾额,内容为“相国神仙”。这是清人于成龙写的,但总觉得不太对,因为张良没有作过相国。刘邦好像始终对张良有疑心,按说当相国非张良不可,但他想让老乡萧何当。萧何对他死心塌地,他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没有事的。于是,干脆就不设相国一职。后来还是张良推荐萧何为相,刘邦高兴的立马就办,心想张良真是懂事啊。殿里的张良像已经神仙化了,披红戴绿,老百姓磕头的不少。

  大殿右后是北花园,小巧玲珑,内涵深刻,非常有味道。经过拜石亭,上云梯194阶,就是最高的授书楼了。拜石亭拜的是黄石头,就是给张良天书的黄石公。拜石亭前的那块巨碑极好,上书“英雄神仙”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夺人眼目,文字内容也好,说出了张良一生的本质。这是北洋军阀皖系的管金聚1919年写的,管金聚时任陕南镇守使。管金聚特有意思,将自己的头像做成像章,属下的将士必须佩带,否则军法从事。后打仗打败了被俘,想化妆逃跑都不可能,因为到处都是像章,按图找人,跑不掉的,这一点想想都可笑。但管金聚的书法委实不错,以前老一代人都是这样。

  汉张留侯祠比较有意义的字还有:民国于右任的“送秦一椎,辞汉万户。”清黎荣翰的“英雄蝉蜕“。”民国高树勳的“扫除倭寇,再来作伴”。民国段象武的“借君之椎,以椎暴日。”

  汉张留侯祠的竹子最奇怪,出土后,一米以下都是弯曲的,俗称拐柺竹,一米以上就长直了。据说这是竹子敬佩张良的气节,所以弯腰。

  汉张留侯祠这个地方,民间叫它庙台子,这里发现了一种特有的树,后来国际上命名为庙台槭,学名就是“庙台”二字的拉丁拼音。

  紫柏山产一种叫鹿寿草的药材,服之可以延年。又产花木手杖,精致实用。

  紫柏山清净,因为这里有张良,他在俗世是大英雄,在道界是大神仙。能这样将矛盾的两个层面,完美的合为一体,举世并无二人。如果能小住这里,在朝晖晚霞中,伴着英雄神仙,静心休息,与天地而通,最好不过。

  可是,十年了,又要别离,英雄神仙,不知何日再来相见!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英雄神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