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16日 瓜州探访玄奘足迹续

(2006-08-22 08:44:43)
分类: 行摄中国 China View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诗这样写道。尽管春风吹不度,唐代的玉门关依然是古代中国西北疆域的著名重镇,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交通要塞。随着时代的变迁,唐玉门关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西北荒原中。从晚清时起,历史学家和学者们开始寻找盛唐名句中的玉门关。唐诗中描述的玉门关和玄奘度过的玉门关都是唐玉门关,而现在常说的都是汉代的玉门关,关于唐台的玉门关,著名学者李正宇先生在1997年发表于《敦煌研究》第三期《新玉门关考》一文中写道:“新玉门关”的位置,明清以来有三说:一说在“故瓜州西北一十八里”。此说见《大明一统志》卷37<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关梁>条。二说在今瓜州县东百余里之双塔堡东北。此说以陶葆廉为代表。三说“唐初玉门关在瓜州西北五十里之葫芦河上,后迁至瓜州城近处。此说以严耕望著《唐代交通图考》卷2(43640)

8月16日 <wbr>瓜州探访玄奘足迹续

幸好一路上有瓜州博物馆馆长李宏伟先生陪同我们,李馆长对玄奘和瓜州历史考古方面颇有研究,李馆长认为严耕望先生的观点“初唐玉门关在瓜州西北五十里之葫芦河上”较为可靠。李馆长领我们在现场考证,根据地面遗址的情况和位置来看,瓜洲县锁阳城镇常乐村的破城子就是唐代的玉门关所在地,该城位于唐瓜州城西北五十里,城址南北250米、东西1447米,残高812米不等,原留有西、北两门,四周有壕沟,城南城西分别有三处弩台,还筑有两处小城堡,是一处完备的具有军事防御特点的城防遗存。据甘肃省考古所专家考证:从该城的文化堆积物看,主要是汉、唐两个时期。从专家吴先生打的探坑我们知道:“该遗址文化堆积中下层为汉代的文化面貌,上层为唐代的文化面貌。”另从城址的做法看,夯层、夯窝均为唐代的作法,城门的做法也为典型的唐代作法。从出土的花砖、陶质扁壶、陶灶、陶器看也是唐代的遗物。从唐代诗人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当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座设在边远、险峻之处的孤城,驻守的将士有五千人,诗中写道:“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南临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诗中景象与破城子遗址周围的情形也极为相合。我们也暂且把这里当作玄奘大师的出关之地吧,缅怀一下大师胸怀大志、义无反顾的精神。

8月16日 <wbr>瓜州探访玄奘足迹续

在李馆长的指引下,我们又驱车来到中华佛教艺术的宝库,榆林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谷中生榆树而被称为榆林窟。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至今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0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 第六窟高22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全身用金色涂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三窟的18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8月16日 <wbr>瓜州探访玄奘足迹续

榆林窟的塑像虽有不少佳作,但它还不能代表榆林窟的价值。榆林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精美的壁画上。自唐至元,历代留有不少佳作。《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所描绘的天国世界、楼台亭阁,再现了唐代高超的艺术技巧,再现了唐代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幻化在漂渺虚无的佛国世界里。五代、宋初、西夏、元各种题材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耕获、嫁娶、宴饮、奕棋、酿酒、冶铁、音乐、舞蹈等画面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29窟还有一幅与玄奘相关的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宝。榆林窟还出土过珍奇文物雕刻象牙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