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栏文章 |
首先,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2012年天然气消费量达1471亿立方米,增长率达13%,占一次能源结构比例从2010年的4.4%上升到2012年的5.5%,预测天然气消费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因此,理顺价格机制是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保障天然气供应的重要保障。
其次,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2010年11.8%上升至2012年的28.9%,按目前几条天然气进口通道的估计供气量,对外依存度还将迅速提高至2015年的35%,占一次能源结构比例也可能相应提高到8%左右。进口天然气与国内天然气价格差异很大,使得气价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加强。
最后,我国现行天然气定价采用成本加成,其缺陷在于行政定价无法真实反映天然气价格和市场供需。政府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试点原则是“市场净回值”定价,基础是以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作为替代能源品种,是价格市场化和国际接轨过程,可以避免由于价格扭曲造成市场混乱和叠加的交易成本,以及供气短缺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
长期而言,有效的市场化价格机制会降低成本,缓解价格压力;短期而言,市场化改革也不一定导致比一次性调价更高的价格。政府可以在改革的同时,通过以公平和效率为原则的补贴设计,减少改革的影响。比如说,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的城市门站气价采取适当的优惠,对民用和农用天然气进行补贴,尽量减小天然气提价对居民和农业的影响,等等。
因此,应该选择尽快改革,避免全国一次性调价。可以预见,最近的地方涨价将倒逼我国天然气价改。笔者认为改革可以采用市场净回值法为原则,结合考虑不同地区实际消费承受能力,逐渐过渡,可能更符合现阶段社会现状,并具有实施可行性。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