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煤电联动政策出台后的担忧

(2013-01-20 22:55: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栏文章

    国务院的深化电煤市场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自2013年1月起电煤价格并轨,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同时实行煤电联动。目前煤电联动政策只是提出煤价与上网电价的联动,一旦联动,政府如何处理终端电价,是目前业内许多人的担忧。因为,中国2004年曾经建立煤电联动机制,虽然之后有过多次的电价调整,真正的按照煤电联动机制调价只有两次。那么,重启的煤电联动机制是否真正到位执行?

  一般来说,电价有两个最基本的目标:第一是传递价格信号以帮助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其消费和投资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是保证受管制的电力企业能够收回合理的成本以确保其有能力提供电力服务。目前中国电价现状是,受到行政管制的电价没有完成第一个目标,即并没有向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经济有效的价格信号以优化资源配置;也没能完成好第二个目标,即使电力企业能够收回合理的成本以确保其有能力提供电力服务。

  理论上,煤电联动机制除了可以保证第二个基本目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完成第一个目标的程度。由于煤炭占电力企业成本比重较大,煤电联动机制是在电价管制背景下,为保证电力企业在煤价变动幅度较大时能够收益的一种机制。及时的联动价格调整可以提供相对有效的价格信号,这样,消费者可以意识到燃料价格的变化,并相应地做出反应,如节约使用电力。短期看,消费者的负担重了,但是可以保证消费者不缺电,所以,煤电联动对电力企业和消费者都是有益的。因此,世界各国在使用传统回报率管制的电力产业中,大多都使用联动机制来解决受管制的电价和价格波动性较强的燃料之间的矛盾,而煤电联动实质上是提供了在电价中反映煤炭成本变化的机制。

  考虑中国以往的实践,煤炭提供69%的一次能源和80%的电量,重要性不言而喻,煤电联动无法顺利执行的原因应该非常很多。这里讨论两个方面:主要原因是煤电联动的目的不明确。希望弥补发电企业燃料成本的增加,又旨在理顺煤电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顾及到消费者支付负担、物价压力和宏观经济运行,要同时达到几个南辕北辙的目的使得煤电联动难以执行。次要的技术原因是,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煤炭市场,煤炭价格基准的确定,需要相对准确的煤矿成本核算和数据采集,煤电双方认可的煤炭价格指数的确立,以及合理的中间环节加价比例的计算等等。事实上,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接近全球总量一半),中国至今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一个完善的煤炭价格指数和数据库。此外,如果有了煤炭期货市场,企业就可以进行保值操作,保障财务安全。因此,解决这两个方面问题,是煤电联动的基本保障。

  无论如何,煤价上涨和上网电价联动最终要传导至消费者,是不是让消费者为煤价买单,主要看政府。因此,政府除了设立和承诺执行煤电联动机制,与联动机制相配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格对电力企业进行成本和价格的监管,二是如果政府认为有必要维持相对稳定的电价水平,可以运用直接补贴,但是补贴的设计很重要。如果煤价上涨过快,政府可以加大对煤炭资源税和煤炭企业其他税利的征收,用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电力消费者。通过建立透明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厘清电力企业的成本,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电价形成的每个环节,并明确哪些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了多少。这样,公众可以清楚企业利润来源和利润幅度,从而也就能够接受煤电价格上涨的事实。

  由于最近发布的煤电联动政策没有涉及终端电价,电力企业除了祈望政府严格进行煤电联动,中长期战略可能还需要对煤电联动的困难有所准备。主动应对煤炭成本压力的办法应该还有许多,包括实行电力结构多元化战略,如增加核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加强煤炭长期购买策略,签订长期的煤炭合约,以将煤炭价格锁定在比较稳定的区间;主动进行保值策略,如可以对未来所需要的煤炭在金融市场上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保值;还可以通过购买煤炭资源增加煤炭存量,例如煤电一体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及时到位的煤电联动除了保障电力供应,至少有一个好处,理论上可以使电价随着煤炭价格有上有下,改变中国电价一路上涨的状况。

    来源:《东方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