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天的说法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三伏天的养身之道,三伏天养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让我们一起来“养”在三伏吧!
一、2012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二、三伏天的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高温,人们喜冷饮,导致外湿入内,引起脾胃升降失调、食欲不振。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心喜凉,宜食酸,夏季应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三伏天的补水养生
中医认为“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阳盛阴衰之季,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三伏天,人一运动就大量出汗,接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四、三伏天的运动养生
中医认为锻炼“不避寒暑,百毒不侵”,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夏季也应该注意运动,运动方式可以选择经济实用的步行和一些有氧运动,也可以做一些肌肉伸拉运动,但是夏练三伏要避开高温时段以防中暑,孩子和老年人要注意身体情况,避暑气为妙。
五、三伏天的三伏贴“冬病夏治”需医生指导
“三伏贴”只是对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轻度肺心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经常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的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对患有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具有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以及妊娠期妇女都不合适贴敷三伏贴,所以不应盲目使用三伏贴“冬病夏治”,应让医生指导。
“养”在三伏天,相信大家学会了三伏天养生方法就能更健康,行动起来吧!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郭晓薇 原创博客
QQ:14386097 邮箱:guoxw1226@qq.com
新浪微博:她的名字叫做晓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