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地处武陵山脉大山深处,最不稀缺的就是木材。因而,老家的房子多为木瓦结构。房子的结构,包括柱子,墙壁,椽子,坊梁,地板全为木结构。除了房顶上的瓦。这种房子住起来冬暖夏凉,经济实用。
在北京,人们衡量一个房子质量好坏,首先说的是朝向,而后是否通透,再而后是进深和挑高。我们那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建房之前的选址不受城市街道的限制,基本选在座山望溪,通风向阳的地方。所以衡量一个房子是否好,首先问几柱几骑?也就是说几根柱子几根骑筒。这个数据决定房屋的科技含量和艺术程度,也决定房屋的进深和质量。柱子是支撑房子的根本,伞把柱,是武陵山房屋的首选。骑筒就是官式结构中不落地的童柱。斗坊把柱子和骑筒连在一起。组成房屋基本结构一扇。两个以上的扇结构用挂坊连起来,就成了一间房子。

柱子一般是一根原木,最好的用楠木,一般用杉木,现在也有用松木的。骑筒一般和柱子同一种材质,只是没有柱子那样长,其长度最长也是房屋天花板到屋顶。一根柱子配两根骑筒,这样,就拉开了柱子和柱子见的距离,同时扩大了房屋面积。柱子越多,骑筒和斗坊越多,房子结构也就越复杂,相应的,面积也就越多。
我见过最复杂的结构是五柱八骑的,柱子和柱子间的距离最少有3米,也就是说,这个房子的扇宽有将近18米。这样的房子一般分两层,至少有六扇以上才相称。最中间两扇组成堂屋,也就是这个房屋举办活动,祭祀祖先的地方。然后两边依次是客厅和卧室。厨房一般在客厅的后面,厕所在卧室的后部。楼上跑私檐,也就是阳台。最少跑一面,也就是房子正面,阔气的周围都跑,前后左右连为一体。

我们看到的第三张图片为三柱四骑结构,四周跑私檐而成了三柱六骑结构。楼下为厨房及客堂,楼上为卧室。这种房子如果只有一层,那就叫人字间。因为整个房子看起来象个人字。图二为这个房子的框架结构。三柱落地,四面私檐,挑梁扳坊,勾心斗角。图三就是房子装修完的效果。前后踩的箍壁,是最好的木板墙。因为这个墙是用杉木板子经过精细加工组成一面完整的墙壁,然后用杠杆原理把这个整面墙壁装进房子各个柱子之间的空间去。这种墙壁最考验木工水平。是否严丝合缝,关乎整个房子是否漏风,是否美观,是否客气大方。
装完墙壁,讲究的人家一般喜欢在墙壁和柱梁上刷上生桐油。桐油形成的保护膜不仅能关闭墙壁上的缝隙,而且还能杀死其中的害虫,使房屋免受风雨的侵蚀,从而提高房屋的寿命。
武陵山中的院落基本为井院式干栏。基本格局为一明两暗三开间。从形态优美一字屋到一正一横的“钥匙头”,或者一正两伸手的“三合水”,以及“四合水”“两进仪抱厅”,甚至“四合五天井”。翼角轻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通常背椅山坡,面临溪流或者坪坝形成群落,往后则层层高起,现出纵深。竹树参差,掩映建筑轮廓十分优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