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孔子茶道“充实中国茶文化

(2011-04-24 12:24:33)
标签:

孔子

中国

茶道

中华文明

耳顺

三礼堂煮茶笔记

老聂

文化

分类: 西山听茶

用”孔子茶道“充实中国茶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世人称之为礼仪之邦。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诸环节,增进友谊,美心修德。

    本人读过刘枫先生的《茶应成为“国饮” 》,他说:“新世纪以来,一种全球范围的对茶的重新认识给中国茶叶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提倡茶为国饮,让茶在服务人类健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已成为重要课题。何为‘国饮’,就是要通过推广,让饮茶不仅成为中国的一种民族习俗,而且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

     孔子茶道的创始者鲁明先生宣称:“孔子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文化的突出代表,是被公认的世界公民。孔子茶道,以茶行道。孔子茶道,以茶载道。中国茶始终感悟着孔子思想的的精髓,只要我们穿透茶生活的时空隧道,就一定会发现,饮茶本身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无数细胞,一杯清茗天地间,所谓仁义礼智信,所谓温良恭俭让;与饮茶活动中所体现的感情交流与礼节文明是那样天人合一,以至于所有饮茶的中国人都能无形地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陶熏。孔子之“道”已经穿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位。所以,根据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著作文献记载之孔子对弟子教化时所提及之“以品茗立志”之理念,我们倡议,用“孔子茶道”来充实中国茶文化,强调茶之有“道”为孔子之“道”,我们于此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冠名权,更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张扬。

     孔子茶道主要为:志学茶、而立茶、不惑茶、天命茶、耳顺茶、不逾茶。

 

第一道:“志于学”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茶道”从志于学开始,是我们学习孔子思想的第一道。孔子从15岁便立志学业,他主张“先难而后获,先苦而后甘”,这是第一道吃苦的茶,没有开始的“苦茶”,就没有以后的“甘茗”,年轻志于学时不吃苦努力,老大只能徒伤悲。

 

第二道:“而立茶”

  孔子曰:“三十而立。”他并且告诫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学了诗书,懂得礼仪,才能立身言事。茶道是一种文化,请人品茗是一种礼仪,人到30岁成就事业并能以茶会友,广结贤达,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大家品尝过这道“而立茶”,便可深深感悟三十载人生时甘苦相间的滋味。

 

第三道:“不惑茶”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光阴似箭,转眼十年,人到了四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不会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各位喝了这道茶后,既能明目,又可养心,就会对人生,对社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四道:“天命茶”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说人到五十,就该懂得世事发展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都是老天的安排。正如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各位喝下这道茶,就可乐天知命,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抓住机遇,心想事成。

 

第五道:“耳顺茶”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孔子说人到六十,什么样的话都可以听得进,而且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清淡如水,不再追求虚名。这道茶喝下去,一定会使各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耳顺茶”就像人生一样,四道过后,虽然已茶淡味薄,但却清韵犹存,余味无穷。

 

第六道:“不逾矩”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到七十,无论怎么自由想象和随心所欲,都不会超越规矩。这是孔子一生治学的深切感悟,也是他对人生的总结。如果我们大家都遵循他的治学思想,我们就会从孔夫子那里寻找到智慧。这正是“名人茶道,孔孟遗踪;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