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送你一杯老君眉

标签:
文化老君眉红楼梦老聂三礼堂煮茶笔记 |
分类: 西山听茶 |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说:贾母等在缀锦阁底下吃了酒肴点心只后,带刘姥姥一起至拢翠庵,妙玉忙接了进东禅堂。贾母说:“我们才吃了些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去。”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
这刘姥姥和贾母吃的老君眉是什么好茶,产于那里?每每读《红楼》的时节,我都想问一声雪芹先生,许是因为他太忙,或者从心里鄙视我对茶的薄识,他一直都没有给我一个回复。
今年夏天,我受岳阳市文化局曹建安局长邀请,前往巴陵从事文化考察,在那“一黛青螺镜中心”的君山,在观赏到“一枝千滴泪”的斑竹之后,坐进了君山茶场的茶室。当我饶有兴趣地观赏杯中三起三落的银针景况的时候,曹局神秘地问我,这君山银针一共有几个名字?
君山银针原来叫白鹤茶。据说是唐朝的时侯,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在他亲手挖掘白鹤井边,盖了一座白鹤道观。闲暇时刻,他用白鹤井水冲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而上,水气中一只白鹤扶摇而起,最后冲天而去,因此,他把这个茶叫做"白鹤茶"。又因为茶叶叶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称做"黄翎毛"。并且,有人根据其茶型,唤作“君山银针”《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说:贾母等在缀锦阁底下吃了酒肴点心只后,带刘姥姥一起至拢翠庵,妙玉忙接了进东禅堂。贾母说:“我们才吃了些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去。”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
这刘姥姥和贾母吃的老君眉是什么好茶,产于那里?每每读《红楼》的时节,我都想问一声雪芹先生,许是因为他太忙,或者从心里鄙视我对茶的薄识,他一直都没有给我一个回复。
今年夏天,我受岳阳市文化局曹建安局长邀请,前往巴陵从事文化考察,在那“一黛青螺镜中心”的君山,在观赏到“一枝千滴泪”的斑竹之后,坐进了君山茶场的茶室。当我饶有兴趣地。
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员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栗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又据《湖南省新通志》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银盘里一青螺”。
《巴陵县志》记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盛产于唐,始贡于五代。”物以稀为贵,古时君山茶仅年产一斤多,直至清代尚有贡尖、贡蔸之分(即银针、毛尖)。“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下江南时(1871.乾隆四十六年),品尝君山茶后,即下诏岁贡十八斤。
君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因茶叶满披茸毛,底色金黄,冲泡后如黄色羽毛一样根根竖立而一度被称为"黄翎毛"。相传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到君山银针,十分赞许,将其列为贡茶。
建安先生从包里摸出一本书,“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主席”
那是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的《红楼梦》,翻开一个夹着书签的所在,我看到编者的注释:“老君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精选嫩芽制成,满布毫毛,香气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长眉,故名“老君眉”。
君山银针据考始于明代。其选用没有开叶的肥嫩芽头精制而成,芽射挺直,身披银毫,色泽鲜亮。故冠以“银针”。属黄茶类,其汤色微黄且明亮,滋味甘醇甜和,叶底黄亮匀肥。冲泡时,芽叶在杯中三上三下。当开水冲入杯中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茶芽冲向水面悬挂竖立,如受检阅的士兵一般。稍后,徐徐沉落到杯底,仍然是竖立在杯中。如此几上几下,往复再三。茶芽上浮时,如群笋出土,吸水时形成的气泡留在芽尖,宛若雀舌含珠。吸水下沉时,如群峰竟秀,待到茶芽全部竖立杯底,又若刀枪林立,蔚为壮观。1955年君山银针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捧回金奖,被国家茶界誉为“金镶玉”。继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君山茶叶柳毅井的水”君山有口柳毅井,据说是龙王的门户,井离洞庭湖水不远,但井中的水面却比湖水高出了一丈多,其水甘甜清澈,纯洁无染,明代诗人潭元春说:临湖不饮湖,爱及柳毅井;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