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熊了多年,原因找了很多,比方说IPO,比方说制度,比方说股指期货,再到基本面的不振;不过在我来看,这些原因都不是最本质的,最本质的原因有二:
一、回归:有人说现在的估值很低了,理应具备牛市基础,但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讲,现在的估值是与国际接轨,不是现在的估值低了,而是原来的估值太高了。现在除了银行,地产等权重股估值低于国际标准外,其它板块及个股的估值并不算低,且权重股的估值低也没有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如果仅从估值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板创业板的总体估值都处在不算很低的状态。只是我们自己跟自己比是低了,总体处在历史的低估值区间,但如果用成熟国家的估值标准来看,算是正常区间,不算高,但也不低。只能说总体估值从历史上高估值状态理性回归到了国际标准的理性估值区间,只存在结构性的超低估值板块,总体并不算低。这就象人的生命过程一样,年轻人容易冲动,等到成熟状态时就会比较的理性,这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成熟股市上有很多低于一块钱价格的股票了,再看看我们的市场,现在能找到一块以下的个股吗?我们的股市即便现在不能用成熟来讲形容,但至少可以说生理上是初步成熟了,心理的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现在长期低迷不振就是代价。
二、供需:股改之前流通市值是多少?股改之后全流通总供给量增加了多少?以前多数个股只有十分之一的股数在流通,90%相当于是锁定的,现在供应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多少?另外,再加上新股发行,再加上配股送股,供应量的增幅是惊人的,但与此同时,需求量是否也在成倍成倍地向上翻呢?可以说不但没有向上翻,可能还是缩减的,很多老股民伤心地离开这个市场了,而由于没有行情也没有吸引到更多的新股民加入到市场中来。供需产生了严重的失衡。
以上两个原因我认为是最为本质的。所以,大牛势的确有点难,但结构性的行情一定是有的,不管行情多大,总还有吸引人的地方,只是这种吸引力还不足以吸引到场外资金大比例地入市。
有人说股指期货是牛市不再的本因,我觉得这顶多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了,即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绝不是最本质的原因。试想:如果现货市场很牛,那么还会有很多机构大肆做空吗?这可能是一个鸡与蛋的话题,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机构不在期货市场上大肆做空,那现货市场不早就起来了吗?但其实,从逻辑的角度来讲,现货市场是主子,期货市场是影子,两者的确有相互影响,但终究谁是真正的主人一定要弄明白。如果按照期货决定现货的逻辑,那么市场将永不得翻身,从商品期货这么多年的演化来看,期货对现货有前瞻和引导作用,但现货最终决定了期货的走向。我想牛市一定会来的,等到大牛势来了,再来看看机构是否还在期指上大举做空?现在的本质问题是现货市场很低迷,给期货放空带来了很多的契机,而期货的空军强盛再反过来进一步恶化现货走势,我认为股指期货只是对现阶段的股市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东西,但不是本质的,也不是决定性的。这种负面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空头的强盛,还体现在资金的分流上,股指期货是T
O,且交易费用更低,会从股市上分流资金,且数量一定不会太小,现在股市期货每天四五千亿的成交量,想想吧,而现在现货市场每天的成交量才多大?
其它的理由我觉得更经不起推敲,如果说股市制度不完善,或基本面不配合,这些情况以前都有过,但牛市该来还来,也很少有熊这么久的,这次的大熊市时间跨度很大,股改之后就再没有过行情,我想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还来了一个创业板的牛市,而主板却一点也牛不起来,因为市场的存量资金不够多,虽有做多的愿望,却没有全局做多的实力,供求关系决定生死。如果用股指期货来解释,你就解释不通了,难道股指期货只影响沪深300个股?对别的板块及个股没有影响?如果是它制约了股市的上涨,那同样,创业板也是股市啊,创业板也应很难一枝独秀啊。没有钱就办不成大事,这是现实与现状,穷了只能瞎折腾,而且也必须瞎折腾,所以,结构性行情不会缺,而大牛市就别那么急了,但愿他出乎意外地突然来访吧,以惊喜和意外的心态来迎接大牛市的到来吧。
话再说回来,难道管理层不希望股市走牛吗?如果说几句温暖人心的话,市场就能走牛,那还有多大问题,甚至如果IPO不发就能走牛的话,那也不是难事了,真正的难是什么,一个字:钱。这就不是灵机一动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有人一生为此奋斗,也不见得成功,钱这个东西是一件大难事。有人说只要涨就会有钱来,可是没有钱怎么涨呢,这也是一个鸡与蛋的话题。
现在搞优先股也无非是想吸引钱来到这个市场上,但优先股的本质还是增加供应量,而不是增加需求量,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了,而现在供求关系已经处在严重的失衡状态了,优先股顶多也就是一个中性消息,而如果稍微那么变味一下,就成了大利空。
能在中国股市上活下来,那生命力是相当顽强了。这是一个痛苦的地方,因而也是一个最磨炼人的地方,最后我也只能说:且行且珍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