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面有小节奏调整结束的迹象。也就是说下周容易转化成上涨节奏。消息面是有关IPO的,IPO本身是中性的,只是要看在什么市况下,弱市中市场就是一个放大器,对一切的中性消息全部解读为利空,强市中连明确的利空都能被解读成利空出尽就是利好。现在的市场呢,不能算强,也不是完全的空头格局,估计对这一消息不会作出过度反应。
目前的市场环境总体比较温和,权重股总体是在慢慢走出下降通道,在一点一点转暖,步子迈得不大,但还算稳。创业板去年是牛市,目前经过两个月的调整,也算初步稳定,小结构有走好迹象。现在缺的是明确有力的热点,因此个股行情并不算活跃。在这种总体背景下,操作上的机会只在于局部的个股性机会了,这个时候选股会显得更加重要。做什么股?这种市场格局下,对于技术点的要求更高。
周末我又把低吸的公式重新整理了一下,我把低吸分成两大类,一是强势低吸,有32个子公式,二是转势低吸,目前有34个子公式,等于低吸一共有66个子公式,这些公式对于低吸点进行了严格定位,一旦选出个股,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这也是这六七年来编写出的我最满意的低吸公式,基本上可以定型,估计再过半年左右,就可以完全定型了。这66个低吸公式,其实是锁定两大低吸点,一个是强势股的回踩位,二是由强转弱过程中出现的回踩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细节不同,但总体是这两大分类。
等于到目前为止,我确立了两个我觉得成功率很高,风险收益比较为有利,心理支持度较好的进场点。只有这两个好点,我觉得还不够,希望能再开发出三种左右的确信度较高的技术模型,现在就在做这件事,也有一些进场,但还没有完全定型。在股市上要想成为长期的赢家,那一定需要一种稳定的可重复的交易模式,不是运气主导,运气不会总光顾同一个人的,另外,其实从长期来讲,有好运,也有背运,真正起作用的必然还是交易模式本身,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无论是长线,中线,短线,没有好坏之分,都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我强调交易模式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我是短线爱好者,就短线而言,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大的分类是追涨和低吸,细分起来追涨就有多种方式,低吸也有多种方式,有人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觉得适合市场的就是最好的,交易一切都得围绕市场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长期的交易结果。找到一个反复被市场验证有效的低吸位真的不容易,同样找到一个反复被市场验证有效的追涨位也不容易。
我周末跟一个朋友交流心得时说:“我感觉交易者就象一个画家,当你去提炼进场点的时候,就象画家给一个画像,要用最简洁的笔画勾勒出一个人最重要的特征,高明的画家是力争神似,点到为止。那么,对于交易点的总结就是这样,写公式的人对于交易模型的提炼就有这种同感,就是要一眼能找出这个图形的要害与精髓,抓住本质与要点。”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持术型交易者都必须要学会写公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就象学画画一样,是在不断的临摹过程中发现真谛。周末我为什么又把以前的低吸公式又再整理一遍?就是觉得同样在写一个技术点,现在我切入的角度会有不同,语法可能更简洁,但勾勒得可能更切中要害。
同样一个技术图形,同样一个技术位,给不同的人通过公式来写这个技术点的选股公式,写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不是因为别人用了什么更高明的语言,只是每个人对同一技术位定位的理解会有差别,这就象很多画者给同一个人画像,画出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同理,这里面也一定会有高低之分。写公式,很简单,不懂股票的人都可以写出来,但要写出交易的思想,就不那么容易了,就需要反反复复地写,最后才会功到自然成。
以上是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也能有一些启发。至于下周行情,我目前偏多的想法不变。当然周一就比较重要,在这个位置如果出中阴线,则调整会升级,那不管持什么看法,还是减仓为主,观望为主。如果沪指2080点下不去,那么,至少个股操作的机会还会有的,即便不重仓,也不宜过于轻仓,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股上,落实到个股的技术位上。近阶段总体来讲,低吸为主,追涨为辅。有时做着做着就容易跑偏了,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所以,我在这里还想特别强调一点:围绕强势或强异动位展开,这一点不能跑偏,否则你会发现做盘点就失去了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