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交易之道 |




从以上板块的日线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的强弱对比。
可以用两种变换对立角度的思维来认识这里面的机会与风险:
1、以互联网、软件服务、传媒娱乐为代表的热点题材板块处在牛市格局中。强者恒强,只要这种板块没有出现头部特征,则不应主观性地转移目标。以资源为代表的权重股板块有做底特征,可以关注,但要取得目前题材个股这种动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般来讲一个板块要真正转好,一般需要40-60个交易日来基础,非几日之功。
2、题材股板块快要走完了,将会由强转弱,而资源类为代表的权重股将会由弱转强,题材股的风险正在增大,而权重股的机会正在提升。因此,应从题材股上主动性撤退,回到权重股的机会上。
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更切中要害呢?没有完美的答案。我们在市场面前就象一个可爱孩子,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找答案,下结论。我的观点是:不断求证与修正。求证就是先有一种基本假设,然后次日在大盘走势中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了证实,如果有,采取行动,如果没有,就进行修正,放弃原来的想法,及时顺应市场的新变化。
目前我对上述问题的基本预期是:题材股板块很难短时间内立即哑火,这需要过程。但不排除节奏性调整,比方某天突然出中阴线。从我板块跟踪来看,题材股板块呈现前拉后推式运行,前面拉动力开始减退了,一些最强的股有做头之意,但并没有恐慌性下跌,但后续部队跟上了,一些技术中低位的快速转强。这种力量还是相当大的。
而对于权重股板块来讲,是在做底的过程中,这种底的可靠度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受到检验。这就好比一个身健力壮的人,你预测他立即要得场大病;而另一个身体虚弱的人,或正在住院,你预测他马上就会威猛有力,这种预测倒不如说他们的转换都需要过程来得更靠谱一些。
短线交易:重点仍然放在热点与强股上,这永远都不会变的。只有当这些强股有做头迹象时才会放弃跟踪。对于中长线布局者,不要去布局高高在上的个股,而是布局处于转好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个股为好。那种正在一路向下的个股,或只适于价值投资者去考虑。
何为转好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我所说的第一阶段,一般来讲,至少会有20个交易日左右,从完全的空头格局,到5天均线调到20天均线之上,然后出现的第一次回抽确认20天均线附近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指均线系统初步完成了多空转换,标志是20天均线上移至60天均线之上,此时出现的第一次对60天均线进行的回试动作。这个过程一般最少需要40个交易日。所以,有人天天找底,急不可耐地告你:进场布局,现在遍地是黄金,现在是历史性机会,等等。我觉得这是对认易认识不清的表现。散户永远没有踏空的风险,而时时面临套牢的风险。
对于短线交易日者而言,即便完成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转换,通常来讲,仍然对这类个股不感兴趣,为什么?因为强度仍然不够,这是后话了,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