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增加买点的可靠性

(2011-07-23 15:04:51)
标签:

财经

长阳

老乐

低吸

五天均线

股票

分类: 交易之道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有人说,会卖的能卖在高点,而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卖,什么时候不该卖,即便买点错了,卖掉就行了,重新再买。因此卖点最重要。

老乐认为买点最重要,理由如下:

1、一个好的进场点,进去之后就产生赢利,有利于稳定心态。

2、一个好的进场点,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即便没有卖在最高点,但也能积小胜为大胜。

3、即便你很会卖,但一买就套,即便你处理得当,套了就走,但也容易积小亏为大亏。

4、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卖点能够掌握到位,但买点大多不对,买了之后大多不涨反跌,就是让一个高手来帮你卖,也只能割肉止损,创造不了利润,也只能是减少损失了。

当然,买卖点都很重要,但一定要说谁更重要的话,老乐只能说买点更重要,第一步走好了,下面相对就好办多了,卖点能把握好,可以多赚些,买点把握不好少赚点,而买在不合适的地方,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你。

如何增加买点的可靠性?

1、大盘环境评估:

看大盘做个股、轻大盘重个股、不看大盘做个股,都有相对正确的一面,但就一般而言、针对绝多数人而言,看大盘做个股会增加买点的可靠度。底线一般是至少大盘在5天均线之上运行,且5天均线是向上的。当然最好是均线系统多头排列的。一般来讲,5天均线在30天均线之上运行,K线没有击穿30天均线的支撑,都是可以接受的大盘环境。

2、认清低吸与追涨:

追涨与低吸是两种常规手段,追高则一旦不成功会相当被动。追涨是指在大均线的启动点附近进行的追击,追高是指连续长阳之后,K线远离中短期均线的位置进行的追击。低吸可分为正手低吸与反手低吸,很多人并没有作这样的逻辑划分,只要下打到某条均线都去吸,出错率会明显上升。一般来讲,反手低吸的可靠度会下降,而正手低吸的可靠度会上升。正手低吸是顺势反K线的低吸,反手低吸是反趋势运行特征的低吸。低吸操作的适用范围较广,如果手法细腻,可以适用于各种指数特征下,只是会通过仓位来调节风险度。追涨更适合个股趋势特征发育成熟之后的启动位置,甚至当大盘开始或已经转坏,仍会有一些趋势特征发育成熟但还没有来得及表现的个股会选择三五天的放量大阳攻击。一般来讲,追涨非常强调中期趋势特征的支持。而超跌型追涨成功率及可靠度会相应降低,操作难度会有明显上升。

3、注重一两种关键性买点研究:

可以说买点没有统一的标准,千差万别的,你的卖点有可能就是别人的买点。对立产生成交,而统一就会没有成交。很多买点,当举出案例时都令人激动不已,可是照着做的时候发现并不灵光,还老是亏钱。一种原因可能是市场环境不同了,还有一种可能是这种进场点在概率上并没有经过论证与验证,只是举几个例子,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了。老乐觉得要对一二种买点进行精研,不要遍地开花,对一两种买点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指数环境下的总体表现进行统计,还需要长期验证,最后总结出一套经得起考验的进场点法则。这一点非常重要,会比懂很多买点要实用得多。做这项工作时,要坚信一点:相信统计结果,而不要去相信分析的结果。你甚至无需搞清楚为什么这样,但你统计的结果就是表明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上升的概率就会变大。当然,时间长了,看盘久了,对于为什么会上涨也是容易想得通、解释得通的。

4、重要的技术要素:

老乐认为趋势特征对于做短线或波段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各种趋势来讲,中期趋势强大是最可靠的,所谓中期趋势,老乐定义为至少由40-60个交易日所形成的总体向上的趋势特征。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这种趋势也可能演化成一个大的B浪,然后一路下跌,这一点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要迷信别人,也不要迷信自己,无需坚定,要学会见风使舵。在趋势特征有利的前提下,不要急于在高位去追,好股票在拉升前多会挖坑,挖坑的时候也不要进,以防一路挖下去,就被埋里面出不来了,你并不知道坑会挖多久、挖多深,一定要等挖坑之后再次转多回踩的时候,这时候低吸的成功率相当高了。老乐描述的是一种总体流程,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比方价量关系,K线组合,分时盘口,指数环境正反利用等。

总之,不要把进场点放在反趋势的地方,也不要放在太迎合趋势的地方,比方已连续狂热拉升处在高位时,交易是艺术,分寸感就是艺术感,分寸把握很重要,这种分寸感完全可以通过自编选股公式定义下来,把定性的东西定义成定量的东西。静态选股,动态验证,动态验证这部份难以定量化,所以,交易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