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雪灾送邮包杂谈 |
分类: 新闻路上 |
如果不坐趟邮车,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邮包是如此不安全。
年前的江西之行,报社安排乘坐邮车,初衷是好的,看一看大雪灾中,邮件是如何进入灾区老百姓手中。
2月3日上午十时,我和摄影记者坐上北京邮区中心局的邮车。说是邮车,其实就挂靠客运的一节车厢,基本上,全国的邮政也都依靠客运。所以,如果客车受阻,就别指望包裹能按时送达,譬如此次雪灾时,你会迟到5天收到来自广州的包裹。
这是趟从北京开往福州的客车,而这节装有8000份包裹的邮车厢,负责中途沿线的邮包接送,车内配有6个邮件押运员。
一
体验从上车时起。邮车厢分三节,两端存包裹及邮件,中间是工作间和休息室,我们很荣幸的享受到休息室的卧铺待遇,还是双层软卧。
车厢在车站停留时间很短,地面工作者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将5、6车邮包放上车厢,他们的宗旨是:在最短的时间装最多的邮包。
可想而知,在限时间不限数量的工作环境中,很难做到轻拿轻放,以及规整排列,基本上,人均两手两包,往返频率根据火车的开启时间越发加快。当然,包裹还是要规整的,这是车开动后押运员的活。
不一会儿,邮包已没过人头顶,直抵车顶,但车下仍有两车未装,他们开始从车窗往里送,占用中间的工作间车厢。
二
火车就要开了,“别往里扔了,满了。” 里面押运员怒斥,却挡不住外面工作人员的热情,一个较大的包裹卡在车窗上,外面的工作人员使劲往里挤,押运员匆忙往外推,那场景,一下把我带回小学课堂,老师惟妙惟肖模仿抗美援朝炸碉堡的英雄。
火车开始缓缓启动,车下的人进入了最牛比的放货过程。通过窗户,一个扔,一个接,看他们扔时匀劲的力度,以及接者往后卸力的巧劲,就像工地里扔砖头砌墙的小工一样,狠、准、稳,全都练出来了,但他们显然要胜一筹,他们还需要计算列车的行进加速度,进行平行速度奔跑。
“慢点、慢点。”押运员急呼,但时间不等人,错过这班车,车下的邮包就必须等到明天,一天,一条线路只有一班车,车下的人更加卖力。
箱子毕竟比砖头重多了,一位年轻的押运员手指没有接好,被折了下,他痛的慌忙含进嘴里吮吸,而此时,外面的包裹依然不停的往里扔,“咚、梆、砰……”不同重量的包裹摔在地板上,我赶紧往休息室内躲。
三
火车越来越快,邮包像地雷似的轰进来,在休息室内的我没有幸免,“咣当!”一个邮包砸了进来,重重的落在我正准备抽起的脚尖。
我看清楚了,这是个专用装信件的绿色木箱,角缝还露出信件的一角,我趴下瞅了瞅,上面还清晰的显露出半个爱字,字体潦草,我想八成是一个80后的电脑网民的泡妞信。我搬起来,箱子有十余斤重。
火车终于离站了,车厢一片安静,押运员们大口喘着气,坐在地上,我揉着被砸的脚,盯着满地的狼藉,心想,“幸亏我没邮运过电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