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学者所绘“建筑之树”

(2010-12-14 22:30:43)
标签:

科技发展史教学

教育

西方学者所绘“建筑之树”

 

刘克明

 

http://s15/middle/49dee7c24975fc3bf464e&690
 

 这是一八九六年英国学者弗莱彻主编的《比较建筑史》(Fletcher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一书中的建筑之树,是科技史研究中描绘世界科学技术史发展的一张重要的图像资料。

 一百多年前,在西方学者的眼里,中国不过是早期文明的一个次要的分支而已。在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人心目中,世界的中心和科技历史的主流在欧洲;因此,欧洲人自然视世界建筑的中心和历史的主流也是西方建筑。故而,在西方人撰写的建筑史中,称西方建筑为历史传统的正宗,把东方建筑称为非历史传统的,这说明当时欧洲人对东方科学文化的无知。对于这种无知,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梁思成到英国的科技史家李约瑟等史学工作者,均有驳斥和纠正。

其实无知并不可怕,科学本身便是从无知有知的过程,问题的严重在于无知的偏见传播很广,甚至不少东方人;包括中国人,也毫不怀疑地接受这种无知的看法,成为中国科学文化的虚无主义者。当然,讨论建筑之树也就有了极大的意义。

建筑之树展示了东西方科技发展历史的丰富内容,它表明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有非西方的文明不再被视为“落后”的,而近代科学技术的建立,是世界各民族各文化的汇流,是众多不同文明中科学知识的总汇。轻视和低估中国科学技术的观念和行为无疑缺乏科学的实证精神。

建筑之树的价值在于,它明确表达了科学技术;譬之建筑之树要想顺利成长和结出丰硕的果实,必须深深植根于地理、地质、天气、宗教、社会、历史的土壤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