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忆恩师——高甲戏名丑李珍蕊组(图)

(2007-05-08 12:51:30)
分类: 关于戏曲
    他是高甲戏苑里的奇珍异蕊,当今一代高甲戏名丑,惟一一位集闽南四大名丑之大成于一身的表演艺术家,丑行艺术登峰造极,却又过早离开人世,成了高甲戏剧种巨大的损失,令戏曲界多少人扼腕长叹。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111.jpg

李珍蕊学艺,左为其师傅许仰川。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222.jpg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333.jpg

李珍蕊表演公子丑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444.jpg

李珍蕊表演公子丑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555.jpg

李珍蕊表演公子丑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666.jpg

李珍蕊表演公子丑

http://www.qzwb.com/img/2007-05/06/lzr777.jpg

李珍蕊艺术档案

  他就是菲律宾归侨、泉州市高甲戏剧团表演艺术家李珍蕊。他走的那天,恰遇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五(新历4月2日),享年66岁。

□早报记者朱彩云

   青出于蓝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里的人谈起李珍蕊,都说他为人好,随和。

  一位来团里办事情的退休女士言道,李珍蕊没得说,浑身都是戏。

  更有人说,他青出于蓝,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了乃师许仰川。

  老导演杨波心情沉痛地说,再没有如此奇才了。他回忆,“当年,我到南安一所学校挑选学生,李珍蕊打篮球的灵活动作,吸引了我的目光。”1957年9月1日,李珍蕊考至泉州市高甲戏剧团,专攻丑角表演艺术。如今,1957年那班的同学还有同学会往来着。

  李珍蕊的离去是高甲戏无可挽回的损失。据说,李珍蕊演戏,以肢体语言演绎人物性格,入木三分,“三十六块骨头,没一块相吃称”(闽南语俗语)。他甚至不用语言,就能让人们明了他在演什么,一目了然,这也是他特别受观众喜爱的一个原因。他能熟练掌握高甲戏表演特点,基本功扎实,并运用于角色的塑造。能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与导演配合创造角色舞台形象。

  提及艺术传承,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吴团长表示,由于历史原因,老艺术工作者大量退休,2005年,剧团招了一批艺校学生,2009年有望到剧团里补充力量,避免后继无人。剧团拟建一个高甲戏优秀剧目库,多方挖掘传统戏重新推向舞台,广泛搜集整理高甲戏史料。

  闽南名丑

  谈到高甲戏丑角的艺术成就,杨波说,不能不提到柯贤溪、许仰川、施纯送等丑角表演艺术家。当初学艺时并无一套完整表演程式可传,而今天丑角表演艺术都已有了不同于其他剧种丑角表演的自成一格、自成体系的表演艺术。这不能不说是他们这一代丑角的贡献。

  柯贤溪,擅长女丑,被誉为闽南第一丑。

  许仰川,以公子丑、破衫丑而与柯贤溪等齐名。

  施纯送的“傀儡丑”(木偶丑)亦前无古人。穿着大蟒大甲,插着翎子的角色,要用丑来表演有极大限制性,想要在京剧等剧种之上创造新表演艺术,难上加难。可施纯送独辟蹊径,常到提线木偶台下看戏,提炼一套傀儡丑的表演。他还擅长袍子丑、长衫丑等。

  记者采访中另外得悉,名丑中还有诸如晋江籍的陈宗熟,擅长布袋戏丑的林赐福。

  高甲戏名伶辈出,代有传人,早年不少表演艺术家皆堪称是高甲戏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集于一身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办公室主任吴和平说,李珍蕊师从闽南四大名丑之一许仰川,同时又集闽南高甲戏四大名丑大成于一身,这是现今无人能比拟的。而他不单单如此,更是向一些身藏绝技的老先生虚心学习,可谓博览群芳。

  如他结合其中两位师父长处,用公子丑结合袍子丑,创造一套公子游的表演程式,演《笋江波》,淋漓尽致展示花花公子丑恶面目。

  他半夜里观察老鼠偷食的情形,用破衫丑入戏《十五贯》,把饰演的娄阿鼠演活了。

  勤学苦练

  不是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有人说,一个丑角的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据说,李珍蕊一考入剧团,常三更半夜跑出院子,一个人在月光下起舞练功,不到浑身酸痛、行走困难不罢休。

  演《无底洞》饰孙猴子时,他不幸摔断了手臂,却一点也不闲着,手不能动就练嗓子。

  别人一家子围坐吃晚饭时,他在街头观察醉汉形态。

  师傅脚有些跛时,李珍蕊连走路也学师傅,一边跛着脚,台上的靴子没人能穿,因为歪一边了。

  在向林赐福请教布袋丑表演技艺时,短短的五天里,李珍蕊竟然练到脖子、大腿都发麻,连下蹲都有困难。

  “犭肖”,闽南语谐音,疯。这是带贬义的。然而,对于丑角来说,名家前加一个“犭肖”,就是演绝了,演技好得不得了。那是对丑角的一种尊称,以及最大的肯定。

  戏棚下,不管走到哪,人们称李珍蕊,“犭肖珍蕊”。

  一件趣事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吴团长谈起了一件趣事。

  央视有次来拍摄丑角专题,拍摄现场,导演停下手头工作,摄像师放下了器械,当时他看到这一幕,以为发生了什么情况?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李珍蕊的表演太精彩了,他的戏都演完了,导演和摄影师才想起自己来此的目的,只好再叫李珍蕊从头再来一遍。

  拍摄后,他们还忍不住发自内心赞叹,高甲丑角艺术表演,真是一大国宝啊。

  丑角表演,让摄录者忘情地成了观众。

  手足之情

  李珍蕊出生于菲律宾,5岁时,才由叔父带回国内。1984年,他因演出而重回菲岛,时隔数十年了。

  剧团访菲,在马尼拉掀起一股“高甲”热潮,病瘫老人由儿

  孙推着轮椅前来观看,有老华侨看完演出后不愿离去,说:“我已经有五十多年没回祖国,听了乡音,勾起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欢迎酒会上,李珍蕊成了新闻人物。

  更具戏剧性一幕的是,李珍蕊兄弟姐妹在菲岛相认了。三十多年来音讯断绝,双亲已然先后辞世,生活在菲律宾的弟妹们与李珍蕊相逢后,一家人抱头大哭。

  当地报刊上,署名友华的一篇《赠泉州高甲艺人》诗数首,赠李珍蕊一诗中写道“归化侨生弥足珍,蜚声艺苑恐无人”。

  当地报道称,中国泉州市高甲戏剧团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菲,表演中国优美及经改良的传统戏剧艺术,一面安慰年长一辈华人的思乡之情,一面使年轻一代华人对母国有多一层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文化交流,来增进中菲两国的友好关系,可说是负着敦亲睦邻的双重使命……

  儿子从艺

  据了解,李珍蕊有二子一女,其中小儿子李旋飞继承父业,现在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儿媳也在剧团中。

  李旋飞的妻子告诉记者,她在高甲戏中饰演花旦,李旋飞演的是武丑。

  据了解,李珍蕊生前曾自豪地对人说过,“我儿子在某方面与我有惊人的相似。小时候,当他第一次亲口对我说他要演戏时,我坚决反对。作为父亲,我不想让他受太多的苦。但他的意愿没有人能够改变,经过一番努力,后来他考入了厦门高甲戏剧团,现在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

  回忆恩师

  李珍蕊认真研究丑角艺术,刻苦钻研全面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丑角艺术,为培养下一代丑角贡献力量。吴伯祥如今在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他是李珍蕊的学生之一。

  吴伯祥是2002年春节拜他为师,那时他还在厦门艺校就读。

  回忆恩师,吴伯祥说,师父平时出门总是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喇叭裤,喇叭袖口的花衬衫,尖头皮鞋,戴着墨镜,就像《管甫送》里的管甫的形象一样,很得意地说他要出去了,很是可爱。

  “我身体不好,经常腰酸背疼,有一次疼得起不了床,师父就去找传统的中医药方。”

  “师傅退休后对待每一场的邀请演出或是剧团的任务,他依然很认真,让我感觉他浑身的劲都使不完。”

  “去年,我准备找他录制他所有的戏和高甲丑各种类型的科步,他也很高兴地同意了。可惜,我要演出,不能常在他身边,加上有时他身体不允许,所以这件事没有做成,很遗憾。”

  “师父全身的关节也是很不好,天气变化就会说疼。每年去向他拜年的时候,他都跟我说不喝酒了。今年没说,可能是说多了,知道我不会相信,所以没说。没想到……”

  李珍蕊及高甲戏丑角

  李珍蕊1942年8月11日出生于菲律宾,5岁回国,福建南安人。1964年毕业于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员。

  高甲戏行当中,以丑角戏的表演最为突出,丑行分类有男丑和女丑,种类达几十种之多。男丑分文丑和武丑,文丑有“长衫丑”和“短衫丑”,武丑有“师爷丑”和“捆身丑”;女丑有“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婢丑”等几十种。

  李珍蕊代表作

  《大闹花府》饰花子能

  《管甫送》饰管甫

  《劈山救母》饰沉香

  《无底洞》饰孙悟空

  《盫江波》饰吴世荣

  《乔老爷上轿》饰乔老爷

  《十五贯》饰娄阿鼠

  《送水饭》饰守城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