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作家秦牧!他的《艺海拾贝》,至今弥漫书香
标签:
文化名人秦牧艺海拾贝情感文化 |
分类: 岁月如歌 |
朋友,知道林觉夫么?他就是曾任中国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的秦牧先生。
有幸“认识”秦牧先生,是1974年,我所在的鄂东黄石电厂管图书的杨老先生知吾爱好文学,便将他秘藏的一箱“封资修”旧书悄悄赠予。这堆书里,竟藏有秦牧先生的《艺海拾贝》。
试想:一个求师苦于无门的文学青年,在全国俱唱京剧“样板戏”的年代,能捧读《艺海拾贝》,那是一种什么心情?说如沐春风,道若饮甘霖,不为过矣,《艺海拾贝》赐予青年人的丰富文学滋养,非斯时习文者莫能感同身受。
《艺海拾贝》:初读,又读,再读……多少次拿起放下,放下又再捧读;
《艺海拾贝》:初存,又存,再存……多少年搬家清理,都没清理掉它!
《艺海拾贝》,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文笔流畅,极富文采。书中文章通过对具体事物之记叙和描写,或采用比喻,阐发作者对文艺问题的见解,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读来引人入胜。读者在美的享受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领略文艺创作的真谛。
据我所知,《艺海拾贝》196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初版,迄今已持续再版多次,发行数百万册。
该书之所以令读者喜爱且珍藏,在于作者缜密睿智的哲思和优美活泼的文笔: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理论知识,提示文学创作实践中常见的问题。
例如:作者借慧能和尚"下下人有上上智"之偈语,教人领悟"伟大寓于平凡之中";自“象和蚁”的童话里,可见作家对弱势者的扶持和关注;从蜜蜂的勤勉,博采花蜜,赞美世间最可贵的创造性劳动;他描述蜘蛛,善于摄取养料精于编织,岂不就是激励吾辈要像蜘蛛一样努力结张密集的知识之网么……
感谢大编辑秦牧,如教师般寓教于文,循循善诱,以诚意指导学生。
感谢大作家秦牧,您早年的《艺海拾贝》,已然启蒙般影响着几代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