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骁将丁家仁
体魄健壮的丁家仁人长得体面,工作也很“体面”,被评为中国三峡集团“十佳青年”。他1999年清华毕业,原本是打算回老家安徽的。可家里说你去哪都行,别回安徽,老家状况不好。当时联系过很多单位,可能会去上海。
丁家仁说,我之所以想留北京来进中水电,是因为女友留在北京了。人力资源部曹大姐,人挺好的,她说综合开发部菲律宾缺人,你把简历留下等我消息。消息来了人就进来了。那时我们部门比较特殊,人都在国外,部门头头走时留把钥匙给人力资源部,说招了新员工就把钥匙给他。我因为女友而进中水电,也因为进中水电后在外7年与女友分手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记得到公司只呆了2个月就去菲律宾,前后7年主要做了3件事:帮帮河一期、二期和阿古山河防洪项目。
我问帮帮河分期治理是在一个流域,还是一种习惯称谓?
答案是后者。丁家仁解释,叫帮帮河这个名称其实是延续下来的。一期叫帮帮河,二期跟帮帮河没关系。这个项目的由来是:菲律宾有个火山叫皮纳图火山,1991年爆发很激烈,死了很多人,并且造成附近的几个省火山灰淤积的比较厉害,很多河道淤积之后道路反而低了,导致洪水泛滥,后来菲律宾政府规划解决这个问题,资金来源主要是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贷款。我们所说的帮帮河就是它的第一期项目,它每一期都有很多项目。后来的二期项目是在另外的区域、另外的河流,因为以前的帮帮河大家都很熟了,二期就延续了这个叫法。这个项目的大名叫皮纳图火山紧急救助工程,第一期三个标段独立招标,一个是我们拿的,另一个是韩国,再一个是日本。
2003年初,26岁的丁家仁被任命为菲律宾分公司副经理、阿古山河防洪项目经理。该项目是中水电在其棉南老岛地区的首个自营项目,为市场开拓需要,以比标底低20%夺标,风险甚大。在实施过程中,又出现降雨频繁、潮汐影响、地下水位高、基础软弱、设计缺陷、施工材料匮乏等诸多困难……导致项目窝工,拖期似乎不可避免。更有甚者,项目开工之初,当地市长就告知丁家仁要准备一笔钱给新人民军,当地业主担心项目人员安全也要求这么做,。
丁家仁说,菲共的“新人民军”
是反政府武装,足迹遍布菲律宾各地,好多在菲项目都收到缴纳革命税的“邀请”。
人家非要去交税,你能不去么,只好硬着头皮去人民军据点,而且去了好几趟,主要是数额方面与他们讨价还价。尽管谈妥,却还是发生了意外:新人民军主持谈判的人被捕死于监狱,接任者误以为中水电不肯履约,派出几十名武装人员,制服项目保安并焚烧部分设备予以警告。好在抢救及时且损失不大,误会澄清后相安无事了。
在这个预亏项目上,丁家仁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将国际工程索赔理论与当地市场特点相接合,在项目管理、索赔和变更工作中做文章,出色地实现了任务目标。
2007年8月,丁家仁任国际业务三部副经理,其间受命负责菲律宾世行公路项目涉嫌围标遭世行制裁的应诉事宜,颇值得说道:当时事态严重,世行已初步裁定中水电参与了围标黑幕,列入制裁名单。倘若该裁定获得世行制裁委员会批准,中水电和声誉将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被制裁期间不准参与世行及所属机构的任何项目,在建的世行项目合同变更也会受其制约。而与此同时,其它国际银行亦可能会仿效世行,将中水电列入黑名单。丁家仁肩负使命,配合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各兄弟单位,与中水电所聘巴基斯坦律师一起研究,艰难应对,使世行最终以“证据不足”免遭制裁,成为被列入初步制裁清单的5家中国公司中唯一幸免者。
自2006年始,菲律宾市场闹灾,国际机构出资项目大幅减少,中菲经贸合作受政治干扰,中资信贷项目纷纷下马,所有中资公司均陷入低谷。在建项目竣工前倘无后续衍接,中水电何去何从将面临艰难抉择。
丁家仁说,2008年底,公司委派我任菲律宾分公司经理。那时我刚结婚、家里老人还生病哩……不讲任何条件走人,任务就一条:保障市场延续,争取新项目。
经过半年努力,丁家仁拿到首个信贷项目——大马尼拉供水项目,合同额1.12亿美元,堪称中水电菲律宾市场承上启下的转折点。短短两年内,分公司在菲合同额超出以往10年的合同额,公司领导喜出望外。
我说远离总部在国外打拼10多年,也可以说是一方诸侯吧,你负责那一片,感受责任大、压力大么?
丁家仁说,不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地区负责人,负重感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特别是回国前办交接,同样那种环境,还是在那里住,交接之后突然感觉身子轻了脑子空了。我第一个项目跟着领导打杂,各个岗位都做过,这对个人成长有益;第二个项目经理是地区一把手兼,我是主持工作副经理;第三个项目我是项目经理,地区经理兼项目经理。想想,没有哪个项目是没问题的,我感觉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从2008年来接岗,这一呆又4年多,到2013年
8月26日才算正式回国,加起来总共在外11年半,在国内呆不足三年。记得2009年回国休假的时候,我家里边4个病人:我妈来治病,老婆怀孕,岳父查出晚期肺癌,岳母和我老婆出门时摔倒了,造成腿骨裂要卧床休养……
咋办呢,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呗,清亲戚过来帮忙。岳父病情还不能告诉他,大夫说最多活半年,好在我妻子是医生,就用其它方式哄着,多活了一年半。总体上说,家人不想太牵扯我,理解我,我对家人常怀愧疚,回来就尽力弥补吧。
在外打拼,丁家仁是员骁将。回国后,相信他也会成为管理干才。
"老黄牛"张静伟
采访前任总经理陆国俊时,知要写人物,便极力向我推荐张静伟。说他人品不错,工作任劳任怨,遇到困难乐为领导分忧。
回顾过往岁月,尽管只提到几件事,掌门人陆国俊心目中的张静伟形象,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一
为什么我特别要提到张静伟呢,因为他可能是中水电在国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他原来是山西省水利厅下属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海外项目,借调他去当翻译。后来巴基斯坦项目分包给十三局,他们找不到翻译,我们帮他又把张建委借来项目了。90年代上尼泊尔项目,公司再把他借去尼泊尔经理部当翻译。
在此期间,我和王硕豪到尼泊尔,张静伟找我俩反映情况,说我给你们打工好几年,现在回去原来学校的校长都不认识我了,能不能把我调进来?
王硕豪同意他调,但他调来有个问题,要连夫人一起,结果都调了。他夫人关系放在公司财务部,人在尼泊尔。
老挝上第一个项目南累克电站,我把张静伟从尼泊尔调到老挝当项目副经理,主管商务对外沟通。没料到南累克项目做了七个月就出事了:外国监理给我们发警告信,说要解除合同。
我赶紧带着二处处长丁拯国去救火,还把十局的马局长给请去。原来,他那里的项目经理跑了。走之前给局长撂话说派人替换,否则一个月走人。结果全局找不出比那人强也愿出国的,一个月后,几百号人真的被扔在山上没人管了……马局长去后,决定该项目副经理、分局总工程师杜学职接任。杜很害怕,就给老婆打电话说这事,老婆就讲全局3万人一人没找着,官比你大的有的是,比你能干的有的是,你怎么能干这个项目?你若敢接这个活儿,我跟你离婚。杜学职就找马局长,死活不肯干。
实在没办法了,局长来找我,说几百号人在山上,我真是派不出人了。这个项目怎么地也不能被人家给解除合同啊!
面对复杂局面,我就动员丁拯国留下。我说我也留一段时间,帮你把这个项目理顺,尽管是分包,但你这个项目公司当作自营项目全力支持。就这样,丁拯国当了项目经理,张静伟商务副经理,十局杜学职任生产副经理。当时这个项目,原定3年工期肯定是完成不了的,但我要求他们必须确保3年完工。结果呢,他们3人班子还真干得不错,3年硬把这个项目按期完工了,居然还扭亏为盈。
南累克项目遇到波折却取得成功,老挝政府很满意。后来南梦3项目,作为对我公司的一种回报,不招标就交给我们了,张静伟出任南梦3项目经理。南累克项目的几个人,我当了中水电总经理、丁拯国为副总经理,杜学职后来成为十局局长。
南梦3项目后,接着做南立投资项目BOT。它比EPC更复杂,我跟王禹商量,打算把已回京的张静伟再派到老挝去,以他为核心配班子,提为总经理助理,既当项目公司总经理,也当这个项目施工承包的总经理。
这样,张静伟就把整个项目全程干完,接着又张罗南椰2前期工作。这期间他跟我反映,说再也不想到其他地方去干了……说实话,他在外边的确干得太久了,我很理解。
可没曾想,公司投苏丹阿特巴拉标时,我们又犯难了。
王禹在投标填表时与我商量,说家里边真正符合8亿多美元项目的项目经理人选不多,你看能不能先写上张静伟?
我当时想想,说可以先写上他吧,写他的资历好通过呀,还不知能不能中标哩。
结果呢,这阿特巴拉项目真中标了,只好下决心再请张静伟出马。
我对静伟说,公司拿这么大的项目不容易,请你去是对你的充分信任,也不要求你干多久,你先去把组织机构搭建起来……到这份上,生米做成了熟饭,张静伟去了。
这个同志我之所以很欣赏,他任劳任怨,尽管组织上用他这么狠,他还是能够听从召唤、服从安排,真是一个好同志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