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墻荆州——千古风韵遗荆州(1)

(2008-08-04 15:54:42)
标签:

砖城

城垣

城楼

城门

北门

荆州

分类: 山川行走

城墻荆州——千古风韵遗荆州(1)

久居夷陵,抑或是一种幸运:东吴陆逊之“陆城”与“火烧连营”在斯,张飞喝断之“霸陵桥”与“擂鼓台”在斯,赵云大战曹将之“长板坡”、关云长败走之“麦城”均在斯矣……想想,年幼就是个“三国迷”,竟又长久生活在浓郁的三囯文化氛围里,偶尔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三国人。

古夷陵的邻居即是古荆州。荆州的名字引人联想,荆州的容颜更令人景仰。

戊子淸明,遣“孔方兄”带路,与妻偷闲来到了古城荆州。

 

城墻荆州——千古风韵遗荆州(1)

 

 

荆州与沙市,而今统为荆州市,分为了两个区。两个区的界限即是眼帘的护城河。站在古老与现代的“楚河汉界”----新东门石桥上,观昂然耸立的古城墙,看碧绿宽敞的护城河,真想做一回古代荆州原住民。

时值正午,在石桥与友人汪云生夫妇相聚后,便兴冲冲进了古城。

脑海里的荆州古城墙四周,原有城门6座,即:东门、小东门、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除小东门外,其他5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两道门内即瓮城,瓮者,“瓮中捉鳖”是也。

荆州,我曾多次造访。友人则寓居此地。妻眼里的荆州却是新面孔,无论是攀城抚墙,登楼远眺, 还是瓮中猜想, 她惊喜着不停拍照, 兴致极高。

6座古城门上原都建有城楼,现仅存其二。为饱眼福,我们去了东门和北门两处城楼。

东门又称“寅宾门”。城楼为“宾阳楼”,始建于明代,现城楼为1988年重建。它是迎接来使和宾客的城门, 故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

北门又称拱极门,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驿道出口,人们在这里送亲友远行,习惯折柳相赠,祝福平安,故北门又称柳门。北门城楼名“朝宗楼”,糸清道光十八年重建。它是古城墙上唯一尚存的真古董,楼内有楼梯及顶,拾级而上,可饱览古城神韵。

云生介绍,城内现有城门9座,不是6座,建国以后新开城门3座,即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

耸立在我们眼前的雄伟砖城,,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

攀登东门城楼的马道,犹如步入时光遂道。在这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年代久远的文字砖。

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制有文字。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产地、时间。原以为城砖可能皆出自荆州本地,不曾想均州、靖州、茶陵乃至湖南各处均有文字砖砌在荆州城垣上。这里发现最早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600多岁,比长城发现的文字砖要早207年哩。

荆州古砖城,是一道厚重的历史风景。

除南门外,荆州的其它5座老城门都是斜开的,斜得令人浮想联翩。我曾去过鄂西利川之大水井,那座颐大的古建筑群,其正门朝东但却也是斜着的:倘若门不斜开,其朝向正对大山,出路被阻,谓大不吉也;门脸一斜,即天开一线,生机无垠……我猜,荆州城门这种建筑规制,肯定与风水相关。荆州四周无大山,但古“云梦泽”处处皆水,欲“避水”于是门斜矣。

城墻荆州——千古风韵遗荆州(1)

探究古城奥秘,据说得益干1997年那场暴雨:古城东南角坍塌,考古人员在修缮前进行了一次发掘。由是深埋基脚的2000多年历史,被层层掀开-----宋代砖墙,五代砖墙,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垣……一一展现!

荆州古城的修筑史,竞可前溯至西汉景帝时期所夯筑的土城。土城上面,覆盖的是五代时南平国主高季兴加筑的砖城。现存于世的,则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旧基重建的城垣。此遗迹证实,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唯一古城墙。

荆州古城墙通高9米,共设有1567个城垛,28座敌楼炮台,其中藏兵洞4座、敌楼3座、炮台21座,整座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城垣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各种建构设计,莫不体现着古代战争的功能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