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熊家冢
| 标签: 文化 | 分类: 山川行走 | 
熊家冢考古现场 
 
兴冲冲自荆州城搭班车到川店,又雇“麻木”疯跑了一阵,这才到了目的地----熊家冢。
此行是造访古城荆州后添加的一项活动。老同学汪云生领我夫妇参观博物馆时,在那里意外地欣赏了大量精美玉器,这些宝贝就是2006年以来从熊家冢古墓里发掘的。
熊家冢在江汉平原上隆成小山丘,已被高高的砖墙围成了“禁地”。道路之尽头即是大门,门前平整着一片水泥平地,一看即知是造访者的停车场。
令人奇怪的是,标着“熊家冢考古工作站” 的栅拦门竟关着,守门人见我们来也不理睬。近前一问,方知此地自去年10月即不对外开放了。于是掏出记者证,请他通融。他说不行,没有市文物局通知或领导批条,哪儿的记者都不让进。
“山重水复”,妻颇感失望地叹息:白来了,回吧!
好在“麻木”未走,我俩就上车了。没走多远,我突然想起了宜昌博物馆王馆长,便急呼停车。手机联络后,居然“柳暗花明”,我们非但进了门,还享受到讲解介绍和观看发掘录相之礼遇。
在讲解员带领下,沿着搭在考古探方上的竹跳板路,我们登上了土坡之巅。坡顶现存面积仍比篮球场大,主冢标牌赫然醒目。在这个位置环顾其四周,令人感受到金戈铁马时代熊姓楚家的霸气。
据了解,荆州博物馆曾于1979年、1995年、2001年3次对熊家冢墓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初步掌握了墓地的总体布局、墓葬规模等基本情况。
那么,墓主人究竟是楚国哪位君王呢?
长江大学徐文武教授运用“排除法”,将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从楚灵王到楚怀王共11位楚王逐一排除,最后将熊家冢墓主锁定在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楚王——楚昭王熊珍身上。
徐文武认为,根据墓葬方位、国王死亡原因、死亡后的国家形势、墓葬保存情况及在大规模人殉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等,至少可以排除9位国王;剩下的2位,根据熊家冢墓的方位与文献记载的楚昭王墓的方位完全一致,楚昭王生前的表现使他赢得了爱戴,具备隆葬资格,楚昭王将死时“国人皆将为之死”(汉·刘向《列女传》),而人殉众多的情况正好与熊家冢墓相吻合。
主冢南面是排葬坑,已探明96个,分成4行,每行24个。己发掘或尚在发掘的坑,上面均搭着油布篷子。
主冢西面,我们看到一幢巨大的长条形钢结构平顶房,它笼罩着且将被劈成博物馆的即是己探知的车马坑,长达131.1米,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同时期最长的特大型车马坑。这儿不让拍照,走近门口,许多民工正在棚内进行着外表土层清理,车马坑的真面貌尚不可见。
巨大车马坑
 
主家北面是陪冢。陪葬墓墓主则被推定为楚昭王的爱姬、楚惠王的生母、越王勾践之女——越姬。
熊家冢墓区已圈地10万平方米,周围筑起了院墙。现有发掘情况表明,围墙之外应该还有一些附属设施。据此,专家判断,熊家冢墓的规模肯定超过预期。
楚王先祖被赐熊姓,熊家冢之名讳便无需多言了。这里的发掘工作,早在2006年8月启动。
熊家冢墓排葬坑位于主冢南面的冈脊上,共56座,分4列呈南北向均匀排列,每列14座。目前已探明熊家冢墓有15级台阶,在春秋战国时期,台阶越高,证明墓主人的级别越高。
讲解员领我们走进主冢附近己发掘的排葬坑观摩,并介绍说四个坑出土了100多件雕刻精美的玉璜、玉璧等玉器。坑边挂图是发掘时情景,探方深达十几米,坑中的棺椁己被转移。
 
 
 
从排葬坑仰望主冢,几千年风雨将尘土洗刷沉淀,而今它与殉葬者的高差仍有十多米,足见古时王者气势。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国均居其一。国力最盛时,楚国领土几乎涵盖半个中国啊!
秦朝“焚书坑儒”,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几乎绝迹,而今了解这段历史全赖考古发现。楚墓的发掘与研究,是楚文化研究的中心,在先秦历史研究中也占据独特的地位。一旦揭开熊家冢真面目,或许将对我国史学、哲学、建筑学等学科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
诚然,要真正弄清熊家冢墓主是谁,至少要等到主墓、陪葬墓发掘完毕,得到大量的实物和文字材料,经过科学的论证才能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宜昌离荊州不远,熊家家主墓发掘之时,我们肯定会再来。
 
 
 
 
(2008/7/13修改)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