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随笔十一:比作牛虻的苏格拉底

(2013-12-20 15:32:38)
分类: 哲学随笔

 

http://s13/mw690/001lR4dAgy6F8MKdGI44c&690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

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苏格拉底

 

比作牛虻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活着时,是整个雅典最聪明的人——那时候,在雅典最聪明的人,可能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据说,有人产生了怀疑,就去一座神庙前大声问道:“这世界上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了吗?”神庙里悠悠地传来一声低沉的回应:“没有了。”他听出来了,那低沉的回应,确实不是自己问话的回声。

我出生的2400年前,苏格拉底还活着。他比中国的孔子大约晚出生了100多年,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他们都相信自己负有拯救天下的使命,而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是对善和道德的传播。再比如说,两个人的身边都有自己的弟子,把他们说过的话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当然最大的相似之处是,他们共同具有流动的智慧和深重的思想。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中国人称他为“西方的孔子”,西方人则把孔子称作“东方的苏格拉底”,提起他们时都会显露出钦佩的表情。

但是,他不相信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就到处寻找比他更聪明的人。

一次苏格拉底拦住一个过路人,问那人,什么是道德?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那人回答:“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再问:“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结果有了士气。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

其实这一点也同孔子相似。孔子说过不耻下问,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孔子也有类似的故事发生,只不过刻写竹简太费力气,他的弟子没有记下来而已。

苏格拉底的学问,既来自于他同世人的广泛交流,也来自他独自出神的思索。在我偶然买到的一本《智者也疯狂》的书里,写到他的另一个故事。在军队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他出神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至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才结束了他的沉思,向着太阳祷告一番转身走了。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哲学主要研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被后人称为“自然哲学”。到了苏格拉底,国家的衰败日渐明显,他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是说他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他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他说:国家管理者不应该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他举例说,最优秀的人是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航海的事情要交给一个好水手,治病的事情要交给一个好医生。同样,国家的管理,要交给胜任那份工作的人。直至当今,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比方说不是一个你看好的官员,就能当法官、市长或大学里的校长。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知道了才能向前发展。

在阅读苏格拉底之前,我看过达维特的一幅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画面上一种逼近崇高的气氛,几乎让我窒息。后来我知道,他在70岁那年被提起控诉,并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曾经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他知道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迟钝昏睡的时代。他觉得他的死,比起他的学问,对国家更加有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