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农民的出路
(2022-09-19 21:10:49)关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农民的出路
——答“敢问中国农民的路在何方?”
2022年9月18日
本文提出的新术语新观点(如有雷同,如有涉嫌抄袭,请予指正)
【对中国的农业来说,还存在一个向特色农业发展的独特的路】
【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中国的这种特色农业,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农业,是消费意义的农业,是经济比重很大的农业】
【正是中国农业的朝向高度现代化和高度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朝向特色农业方向的发展、以及大量资本的投入,在决定着中国农民的出路】
【曾经的传统农民的身份从“传统农民”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土地资本所有者和土地资本收益者】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三农始终是发展着的,只不过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发展的,是以两种发展状态发展的】
【从发展-时间的角度来看,新状态的三农发展就如一把折扇一样】
正文
“中国农民的路在何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发展也会表现的很自然,完全没必要以“敢问”的方式提这样的问题。
中国农民的路在何方?皆由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既然问题说的是“农民的路”,那就包含有往前看的含义,包含有未来发展的含义。那么这种含义的“农民的路”就不能是指农民前10年的路、农民前二十年的路、农民前三十年的路。而应该是发展意义的五年后的路、10年后的路。如果从这种时间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那么由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农民要走的路会是很美好的路,而不会是很多人想象的似乎农民没有了路走,或者似乎是农民将要走的是很糟糕的路。
经济发展规律体现在农业上,是如何表现得呢?那就是农业必须朝向高度现代化和高度机械化方向发展。在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农业向高度现代化和高度机械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的农业都要走的共同之路。
而对中国的农业来说,还存在一个向特色农业发展的独特的路。那么什么是特色农业呢?就是包括农家乐在内的宜居、宜玩、宜休闲、宜养老、宜旅游、玩种植、玩劳动、玩采摘、欣赏农作物生长、欣赏农作物风景、享受农作物收获在内的内涵极为丰富的农业。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中国的这种特色农业,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农业,是消费意义的农业,是经济比重很大的农业。
中国农业无论是走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的农业要走的共同之路,还是走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那都是需要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的,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本的。
正是中国农业的朝向高度现代化和高度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朝向特色农业方向的发展、以及大量资本的投入,在决定着中国农民的出路。
那么,中国农民的出路是什么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5年后10年后这种时间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民的出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传统农业的消失,那种背着农民身份的、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也随之消失。
二是,随着传统农民的消失,是一批职业农民的兴起。这些职业农民中的很多人原来并不是农民,但在他们成为职业农民后,就取代了传统农民,而成为了新型农民。这些职业农民包括,经营高度现代化和高度机械化农业的大大小小的农场主,经营特色农业的农场主,为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服务的农业技术人员,甚至包括为特色农业服务的“特色农业导游”。
三是,对中国社会来说,其农业用地的土地制度是很特殊的。中国特有的农业土地制度表现为: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但农民却拥有永久的土地使用权。当传统农民消失后,原来的传统农民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还将依然存在。这样,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人们就可以把自己的具有使用权的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本之中。这样,已不是传统农民的人们就成为了土地资本所有者,成为了土地资本收益者。或许,他们的土地在作为资本时的价值并不大,他们所能获得的资本收益并不多,但他们的身份却从“传统农民”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土地资本所有者和土地资本收益者。
四是,传统农民消失了,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人们成为了土地资本所有者和土地资本收益者。但这还不是那些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人们的唯一新身份。如果这些有着新身份(即,土地资本所有者和土地资本收益者身份)的人们愿意的话,他们还可以有另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农业工人的身份。即被职业农民聘用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工人。这样,曾经的传统农民就转化为了工人。虽然他们的劳动对象依然是农业,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工人,是与传统农民在性质上完全不同的工人,是拿工资从事农业劳动的工人,是按照国家法律从事劳动的工人。
五是,那些仍然有着传统农民身份的年纪大的老年农民,会成为退休农民的。即便他们成了退休农民,如果他们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变更的话,那么这些退休农民就既是退休农民,也还是土地股份资本的所有者和收益者。或许,现在的那些仍然有着传统农民身份的退休农民的退休金并不是很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退休制度的更加完善,随着退休制度更加地惠及传统农民,随着5年10年的时间关系,他们的退休金会越来越多的,会水涨船高的。
这就是“发展”和“时间”将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关于涉农的两个前景。即,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和中国农民出路的前景。再加上新农村建设所呈现出的新农村前景,那就是中国“三农”的前景。难道这样的“三农”前景不好吗?难道这样美好的“三农”前景的出现不具有必然性吗?
面对这样既自然又必然会出现的“三农”前景,还用得着怯怯地“敢问中国农民的路在何方”吗?
就中国的“三农发展”来说,其实是分为两种状态发展的。如果说我们这里所说的农业的高度机械化\现代化\特色农业、传统农民消失\曾经的传统农民有了新身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新三农发展状态的话,那么在这种新三农发展状态之前,农业、农村、农民的存在状态并不是不发展的,而是以解散人民公社、实施土地联产承包制、自由种植、土地使有权确认、农民外出做工这样的状态发展的。随着这种历史状态的三农发展走到“瓶颈”之后,才出现了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新状态的三农发展。所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三农始终是发展着的,只不过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发展的,是以两种发展状态发展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新状态的三农发展呢?那就必须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从发展-时间的角度来看,新状态的三农发展就如一把折扇一样。在二十年前,这把新状态三农发展的“折扇”还没有打开。而在这之后,这把新状态三农发展的“折扇”才开始逐步地以一定的角度打开着。如果说今天这把新状态三农发展的“折扇”已经打开到15°角度的话,那么5年后这把新状态三农发展的“折扇”就可以打开到45°的角度。而到了10年后,这把新状态三农发展的“折扇”就可以打开到75°的角度。那么再有个10年,这把新状态三农发展的“折扇”就会完全打开了。这就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中国的主打主要农产品的农业已完全实现高度现代化和机械化,中国的特色农业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传统农民已完全消失,美丽的宜居、宜玩、宜休闲、宜养老、宜旅游、可玩种植、可玩农业劳动、可玩采摘、可欣赏农作物生长、可欣赏农作物风景、可享受农作物收获的新农村将围绕在每一座城市周围。
这就是发展意义的中国农业前景,这就是发展意义的中国农村前景,这就是发展意义的中国农民出路的前景,是完全可期待的发展前景。
可参见本人的《土地股份化的意义和实施的可行性建议》《关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关于“三农”发展的报告》《关于“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新概念》等文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