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视频《超导体为什么具有零电阻?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这样解释》
(2022-09-03 09:26:22)分类: 随便科学 |
评视频《超导体为什么具有零电阻?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这样解释》
2022年9月2日
耐心地看完了《超导体为什么具有零电阻?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这样解释》这一视频,按照视频给出的思路走,对超导原理仍然是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不明就里。不知道他人看了类似的文章和视频,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那么电阻的本质是什么呢?而超导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超导现象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呢?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对电阻本质、超导原理、超导形成机制的解释。看来,只有我的对电阻本质的解释、对超导原理的解释、对超导形成机制的解释是最符合客观存在的,是脉络清晰的,是浅显易懂的,是能让人看明白的,是易于让人接受的。
下面,依据本人已有的文稿,来简单地说说本人对电阻的本质、对超导原理、对超导形成机制的解释。
知道鸟和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阻力是什么吗?是空气这种物质。
知道轮船和鱼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是什么吗?是水这种物质。
同理,电子在导体中运动的阻力也同样来自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宇宙中最小的物质,是由热体现其存在的物质,是因为太小而可以无处不在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以一粒一粒独立状态存在时的热粒子,即独立态热粒子。独立态热粒子可以小到怎样的程度呢?小到我假设的是一个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如此之小的独立态热粒子因为是可以无处不在的,所以是充斥在导体物质(当然也是所有物质)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空隙中的。独立态热粒子就像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空气和水是静态物质那样,也是作为一种静态物质存在的。
当独立态热粒子充斥在物质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空隙中时,就构成了一种场,就像空气构成的场和水构成的场一样。对导体物质来说,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和外来电流中的电子,就是在由独立态热粒子构成的场中运动的。于是,由独立态热粒子构成的场也就成为了电子运动的阻力,这种阻力就是电阻。因此,电阻的本质与空气对飞机和鸟的运动构成阻力、水对轮船和鱼的运动构成阻力是一样的。
而且,存在于原子核和电子空隙间的独立态热粒子的密度越大(表现为温度越高),对电子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大。反之,对电子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
正因为如此,所以超导的原理是:当人们用人工的方式把存在于导体物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空隙中的独立态热粒子排除出物质之外,使导体物质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空隙中几乎不再有独立态热粒子这种物质存在时,原来由独立态热粒子构成的场就成为了空场。当导体物质中的核外电子和外来电流中的电子在这样的空场中运动时,也就没有了阻力,也就产生了超导现象。
请人们想一想,电阻的本质若不是这样,还能是怎样的呢?超导的原理若不是这样,还能是怎样的呢?超导现象产生的机制若不是这样,还能是怎样的呢?
那么,我们这里对电阻本质的解释,对超导原理的解释,和对超导现象形成机制的解释,是不是更清晰呢?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是不是更符合电阻现象和超导现象的原理和客观真实性呢?
若知详情,可参见本人的相关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