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暗,是不是物质可以存在的理由?

(2022-08-29 21:14:36)
分类: 随便科学

暗,是不是物质可以存在的理由?

2022829

 

本文提出的新术语新观点(如有雷同,如有涉嫌抄袭,请予指正)

 

【双无物质】

【物质和物质现象应该是形影不离的】

【我们可以把那种既看不到物质实体、又观察不到体现物质存在现象的“物质”,称之为双无物质】

【双无物质应该等同于不存在的物质】

【科学要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存在,是否会是客观存在,当然需要通过试验科学去寻觅它,去发现它。但也真的应该先从判断它是不是“双无物质”做起】

 

正文

 

继科学家提出暗物质、暗能量后,又有人提出了“暗光子”一说。对此,我评论道:暗物质,暗能量,这里又来了一个暗光子。然后是暗电子、暗质子、暗中子、暗X射线、暗夸克、暗原子核、暗原子最后再来个暗科学。俨然,“暗”无所不在,“暗”无所不能。于是,整个科学的大门完全打开了。从此,”让科学一片光明。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发现“暗X”,给人的感觉是,因为“X物质”是暗的,所以此物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却可以是存在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理论上说,只要是物质,就应该是看得到的。不过,由于人类技术手段原因,所以小于电子的物质目前还看不到。即便是科学家们观察到的单个电子的影像,也是极其模糊的。

 

虽然人类看不到有些物质本身,但物质世界告诉我们的是,一定有体现这种物质的现象存在的。也就是说,有物质存在,必然有体现这种物质的现象存在。或者说,有物质现象的存在,就一定有由这种现象体现的物质存在。因此,物质和物质现象应该是形影不离的。

 

所以,对那些人类还看不到的物质来说,体现这些物质现象一定是会被人类观察得到的。如,小于电子的光子,人类就看不到它的实体究竟是怎样的。但作为物质的光的存在现象——亮亮度,色彩——则是存在的可以用视觉观察到的。即使那些视觉观察不到的光子(如远红外光、远紫外光),也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观察到的。所以,光子因为有体现它的现象存在,所以光这种物质实体虽然看不到,但它是客观地真实地存在的。再如,宇宙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可以组成万物的可以由万物分解还原的粒子——热粒子,如我假设的那样,其质量小到一个电子的百万分之一的话,那热粒子这种物质的实体就更是人类看不到的了。但热粒子这种物质的存在现象——热,却是人人都能感知到的更是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精确测量的。所以,热粒子这种物质因为有现象存在,所以热粒子这种根本看不到的物质就是客观地真实地存在的。

 

若人们猜想的一种物质,既看不到物质实体本身,又不存在可以体现这种物质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种“物质”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即便人们赋予它以“”的名义,“它”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所谓的“暗物质”,那就是一种既看不到实体、又找不到体现其存在现象的“物质”,所以“暗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同理,如果人们又“发现”的“暗光子”,也是一种既看不到实体的存在、又观察不到对应现象的存在,那么它也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物质。也所以,如果人们再“发现”的什么暗电子、暗质子、暗中子、暗X射线、暗夸克、暗原子核、暗原子也就都是既看不到实体的存在也观察不到对应现象存在的“物质”的话,那它们也同样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我们可以把那种既看不到物质实体、又观察不到体现物质存在现象的“物质”,称之为双无物质。据此,双无物质应该等同于不存在的物质。

 

而人们又之所以去暗的名义来“发现”这种双无物质,无非走的是一条科学捷径。因为,既然物质有明的,那也一定有暗的。通过明的物质,去发现相对应的暗的物质,这样发现物质存在的方式,不就是捷径吗!

 

但是,这种走捷径发现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会给科学设置迷宫的,甚至是会把科学的发展引向歧路的。如若,暗物质就是一种双无物质,就是不存在的物质的话,那该是科学上的一个多大的迷宫啊。人类为了找到这个表现为双无物质的暗物质,已经花费了太多的人力、精力、 物力和财力,耗费了太长的时间,可依然没有寻觅到它的踪影,人们依然在“暗物质”这个迷宫中徘徊着。为什么?因为“它”是双无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

 

所以,科学要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存在,是否会是客观存在,当然需要通过理论科学的科学推论去假设它的存在,更需要通过试验科学去寻觅去发现它的存在。但也真的应该先从判断它是不是“双无物质”做起。如果一种假设的物质既看不到物质的实体,又观察不到体现这种假设物质的现象存在,那么这种假设的物质就是双无物质,就属于不存在的物质。即便赋予它“暗”的名义,它也是不存在的物质。科学对这种双无物质,对这种因为是双无物质而根本不会存在的物质应该是加以回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