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我读过的书,后来都忘了,那读书的意义何在?”

(2022-07-13 10:48:56)

“我读过的书,后来都忘了,那读书的意义何在?”

2022年7月13日

如果这里说的“读书”就是指读文学书、读社会科学书、读自然科学书等等,那就没有必要讨论“读书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了。如果这里说的“读书”实际上是指接受教育,那么这个问题还真的需要讲一讲。这里,我们从接受教育这个角度讲一讲读书的意义。

就接受教育这种意义的读书来说,从教育的本质来说,人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包括两个部分的。一是接受知识的教育,而知识教育的属性原本就是“学过了 知道了 就行了 会忘记”的;二是接受做好人好公民内在素质的教育,而且接受的做好人好公民内在素质的教育的意义是远远大于知识教育的。这样的教育体现的是教育的本质——育人的本质

就接受育人教育来说,孩子要学习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是很丰富的(比如“学中玩 玩中学”的教学方式),是孩子们很乐于接受的教育,教育的效果——在孩子身上打好做好人好公民的内在素质基础——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的,是任何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终身不会忘记的。这样的教育对个人有意义,对社会更有意义。

但是,当教育背离了教育的育人本质,使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作业式教育、考试式教育时,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只学应试知识的教育了,这样的教育就像烙大饼一样,翻过来覆过去就是那些知识,让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单调和枯燥;特别是当这样的教育与教育者的私利密切关联时,这样的教育就会用沉重的作业负担和灼烧的考试折磨孩子,是会让孩子很痛苦的;这样的教育就会用摧残的方式摧残孩子,摧残孩子的身体、摧残孩子的心理、摧残孩子的精神,让孩子更加地痛哭;这样的教育就会用剥夺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剥夺,剥夺孩子的时间、剥夺孩子的玩耍、剥夺孩子的童年。这样的只教知识不育人的教育,一方面是教给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都会忘记的,另一方面是孩子该接受的很多教育内容却没有教给孩子。这样的教育带给孩子的是单调、枯燥、乏味,带给人的是那么长时间的痛苦,是让一茬一茬一代一代孩子没有了童年。这样的教育因为有害于孩子,有害于社会,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了。而个人能从这样的教育中感受到的,同样是教育的没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