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质-基幢如何构筑?
(2022-07-09 20:23:54)人的“素质-基础”如何构筑?
2022年7月8日
本文提出的新术语新观点(如有雷同,如有涉嫌抄袭,请予指正)
【素质-基础】
【基础构筑规律】
【人的“素质-基础”是怎么构筑的呢?是通过育人教育构筑的。是从幼儿园对小朋友进行育人教育开始,经过小学的育人教育、初中的育人教育、高中的育人教育、职业学校的育人教育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构筑起的。而不是从大学开始构筑的】
【等人到了大学才去构筑人的“素质-基础”,只能是顺序颠倒了的,是过程颠倒了的。顺序颠倒过程颠倒的构筑基础是违背规律的,是无法构筑起基础的】
【而人们之所以指责清华北大培养的学生不爱国,客观上表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那就是构筑人的基础与大学之前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无关。因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责任是只教知识的,是只教应试知识的,是通过应试得高分的,是为了考大学的,是没有构筑人的“基础-素质”的责任的。构筑人的“基础-素质”是大学的责任】
【对建造高楼大厦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建筑起的高楼大厦的上层构筑基础的。而人的“素质-基础”却是可以从教育这个“高楼大厦”的最上层——大学——那里去构筑的。但这样构筑人的“基础-素质”,真的是反规律的,真的会表现为“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的】
【在基础教育期间不构筑人的“素质-基础”,而是在大学教育期间去构筑人的“素质-基础”是完全违背基础构筑规律的;不遵从基础构筑规律的行为是无效的;逆基础构筑规律而动是会适得其反的;反基础构筑规律是会自食恶果的】
【在人的“素质-基础”的构筑上,要回归到基础构筑的规律上去,要从最底层教育做起,要像邓小平说的那样“从娃娃抓起”,要从幼儿育人教育做起,一路从小学育人教育、初中育人教育、高中育人教育坚持做下来,孩子们的“素质-基础”就基本构筑起来了】
正文
这已是我第N次说人的“素质-基础”构筑问题了。
有网民说:“清华北大,是为美国送人才大学,培养的学生不爱国”。从正义感出发,人们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指责清华北大。但是,清华北大何以如此呢?这就不是正义感能解决的问题了。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是讲基础的重要性的。这对人来说,同样如此。公民爱国是人的基础,国民素质是人的基础。人的基础不牢,也是会地动山摇的。人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素质,就是做好人好公民的内在素质。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素质-基础”。
从人的个体角度来说,基础不牢引发的地动山摇表现为——侵犯伤害他人的权利\利益\人格\尊严\心理\精神\人身\生命,在社会单位中制造混乱,给社会添乱,损毁国家和民族形象,不爱国,做汉奸。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基础不牢引发的地动山摇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交叉伤害循环伤害,社会单位乱象丛生,社会矛盾重重,社会不和谐,社会缺失诚信,人易于违法犯罪,容易产生“第五纵队”。
看看,人的基础不牢,导致的地动山摇有多么厉害。
高楼大厦的基础是怎么构筑的?是从负一层以下的最底层开始构筑的,这是铁的“基础构筑规律”。人的“素质-基础”构筑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那么人的“素质-基础”是怎么构筑的呢?是通过育人教育构筑的。是从幼儿园对小朋友进行育人教育开始,经过小学的育人教育、初中的育人教育、高中的育人教育、职业学校的育人教育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构筑起的。而不是从大学开始构筑的。等人到了大学才去构筑人的“素质-基础”,只能是顺序颠倒了的,是过程颠倒了的,是一切都晚了的。因为颠倒顺序和颠倒过程的构筑基础是违背基础构筑规律的,是已经无法构筑起人的“素质-基础”的,所以才是晚了的。
而人们之所以指责清华北大培养的学生不爱国,客观上表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那就是构筑人的基础与大学之前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无关。因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责任是只教知识的,是只教应试知识的,是通过应试得高分的,是为了考大学的,是没有构筑人的“基础-素质”的责任的。构筑人的“素质-基础”是大学的责任。
于是,当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的是混吃混喝混日子这样的素质时,甚至表现出的是更糟糕的素质时,就被人们认为是大学没有培养好大学生,是大学没有打好大学生的“素质-基础”。
于是,当大学生走上社会,表现出的是对科学和技术无感的素质时,表现出的是这也不想干那也做不好的素质时,表现出的是只能做事而不能做事业的素质时,表现出的是不去做事业而是找个舒适安逸的地方躺平的素质时,表现出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这样的素质时,表现的是不爱国的素质时,就更是被人们认为是大学没有培养好大学生,是大学没有打好大学生的“素质-基础”。从表象上看,道理似乎就是这个道理,逻辑似乎就是这个逻辑,因为很多的人就是从大学出来的吗。人最终从大学出来,打没打好“素质-基础”,当然是大学的事了。实际上,这个道理和这个逻辑是完全不成立的,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基础构筑规律。
把人的“素质-基础”放到大学去构筑,这合理吗?当人成为青年了成为社会公民了再在大学中去构筑“素质-基础”,这难道不晚吗?这能有效果吗?这难道不违背规律吗?
对建造高楼大厦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建筑起的高楼大厦的上层构筑基础的。而人的“素质-基础”却是可以从教育这个“高楼大厦”的最上层——大学——那里去构筑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的那样。但这样构筑人的“基础-素质”,真的是反基础构筑规律的,真的会表现为“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的。
所以,在构筑人的“素质-基础”问题上,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国民真的该清醒了:在基础教育期间不构筑人的“素质-基础”,而是在大学教育期间去构筑人的“素质-基础”是完全违背基础构筑规律的;不遵从基础构筑规律的行为是无效的;逆基础构筑规律而动是会适得其反的;反基础构筑规律是会自食恶果的;盲目的正义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所以,在人的“素质-基础”的构筑上,要回归到基础构筑规律上去,要从最底层教育做起,要像邓小平说的那样“从娃娃抓起”,要从幼儿育人教育做起,一路从小学育人教育、初中育人教育、高中育人教育坚持做下来,孩子们的“素质-基础”就基本构筑起来了,就用不着凭正义感指责大学培养不出爱国者、培养不出高素质公民、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了。因为在大学之前,在构筑起的人的“素质-基础”的基础上,公民皆是爱国者、人人皆是高素质公民、杰出人才从爱国公民中从高素质公民中涌现,具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