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教育最大的危机,是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创新的需求》
(2022-06-03 21:44:35)分类: 文化 教育 法 爱 |
评析《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教育最大的危机,是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创新的需求》
2022年6月3日
钱校长说: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创新的需求
我的评析:就创新能力来说,中国的创新能力是处于世界前列的,甚至是无国可比的。但是,就创造力来说,它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创有能力,另一个方面是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缺的不是创新能力,而是创有能力,即把无有的思想、科学、高端技术从无有中创有出来的能力。而这种创有能力才是特别需要通过教育以让人、让国家、让民族具备的。所以,不是“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创新的需求”,而是应试教育根本就无从培植人的、国家的、民族的创有能力。
钱校长说:创新的载体是创造性人才,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维教育应该超越知识和技能。
我的评析:这个结论绝对正确。就这个问题,本人说了有10年了吧!近10来,本人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讲,教育要从小培育孩子有“自己想思维方式”。一直在反对教育中存在的用“听别人说思维方式”取代属于孩子天性的“自己想思维方式”。一直在痛惜因为“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用“听别人说思维方式”灭失了一代又一代孩子“自己想思维方式”的天性,而使我们民族的智慧基因无法激活的。
钱校长说:教育最大的危机,是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于创造和创新的迫切需求。
我的评析:钱校长这句话的含义不明确。
对教育质量来说,应试教育有应试教育的质量,那就是由应试成绩显示的质量。就应试教育质量来说,我国在世界是最“优秀”的,是让国外的教育者们惊诧不已的,是让国内那些应试教育的崇拜者们引以为自豪的。
而育人教育有育人教育的质量,那就是由人的质量显示的育人教育质量,也就是钱校长所说的有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人才。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而不是育人教育,所以是不存在育人教育质量的。也所以,应该是缺失的育人教育和育人教育质量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有能力的需求。
因此,钱校长在这个问题上说的太含糊了。
钱校长说:我觉得我们教育很缺理念,缺在什么地方?缺理念真正的理论高度和原有
的独创思想。
我的评析:这句话很有针对性。对此,能否问钱校长一句,可不可以借贵校的刊物,把本人
的包含有创有成果的和独创思想的文稿予以出版和发表?
钱校长说:有时候像牢笼一样禁锢人们的恰恰是以笛卡尔、牛顿等为代表的经典理论确定的惯性思维。
我的评析:对这句话很有同感。我的表述是:现在的人们用传统知识传统理论编织一个牢笼,然后把自己关在这个用传统知识传统理论编织的牢笼里,导致科学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现在确实是到了拆除这种牢笼的时候了。也想问问钱校长,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助本人一臂之力?
钱校长说:大学应成为新人才、新科技、新学术的策源地。新时代的大学肩负着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立德树人需要以质疑为第一要素的科学精神、以关爱为第一要素的人文精神、以使命为第一要素的信仰精神,以及这三种精神要素的统一。
我的评析:从道理上说,钱校长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而且表述的极好。但是从逻辑关系来说,这不是大学能够独立实现的目标。如果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彻底地变革为育人教育,是不能给大学输送合格大学生的(当然了,这里说的“合格”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当大学接受的是太多的由应试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造就的不合格青年时,大学是难以实现钱校长说的那些大学目标的。
钱校长说: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全科发展而是健全发展,要注重不可缺少的核心素养培养,而自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我的评析:钱校长说的完全正确,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全科发展而是健全发展”的思想很有见地。但是,我想与钱校长商榷的是,对人的这样的培养,只能是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时期完成的。如果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时期没有完成这样的教育目标——人的“健全发展”“立德树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核心素养”,而把这样的教育目标放到大学去做,是为时已晚的,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是浪费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所以我说,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是密切衔接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是为大学教育打基础的,是为大学输送合格青年的。而我们的只教知识不育人的应试教育是根本不可能把准青年和青年培养成“健全发展”的人的,是会严重影响大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出成果的,清华北大的深刻教训该吸取了。这种相关关系和逻辑关系,是到了该认识清楚的时候了。所以,希望像钱校长这样的大学校长们,也应该特别关注关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育人教育的变革中发挥催促作用,以使以育人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能为大学输送“健全发展”的青年,输送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核心素养”基础的青年。这样大学才能集中精力地完成好钱校长所说的那些在大学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国家对于创造和创新的迫切需求”的任务和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核心素养”的任务,才能使大学做出大学所能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