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2022-06-02 15:29:18)
分类: 现代社会 改革

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看待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

202261

 

中国的父母是分为两类的。也即下面说的那两类。

 

第一类中国父母表现为,大多数父母特别是母亲,或者是因为在那些恶毒的不能再恶毒的名人们的听着顺耳”的、“暖心”的、“贴心”的、“关爱”的、“对心思”的、“正义”的、“励志”的、“有道理”的谗言诱导和误导作用下,或者是因为自己接受的是只教知识不育人的应试教育没有过真正的童年,或者是在具有强大统治力的“上好学校-上好学校-上好学校、上大学-上大学-上大学、上重点大学-上重点大学-上重点大学统治意识”的统治作用下,就认定教育就是只学应试知识一死理于是在教育认识上、在孩子成长认识上产生了极其扭曲的认知——只知道人生就是“华山一条路”,而且对这种认知特别地轴,是轴的不能再轴了。因为这种认知上的轴的不能再轴了,所以把自己变成了癫狂的不能再癫狂的父母把自己变成了狠的不能再狠的父母,特别是把自己变成为癫狂的不能再癫狂狠的不能再狠的母亲。然后她(他)们会以最癫狂的状态使最大的狠劲逼孩子学应试知识,直至把孩子的身体逼垮了,把孩子逼得厌学了,把孩子逼得心理崩溃了,把孩子逼得精神抑郁了,把孩子逼得与父母反目为仇了,把孩子逼得孩子萌生自杀意念了,把孩子逼得自杀了。她(他)们就是以这种癫狂的状态使最大的狠劲剥夺自己孩子的童年的。这样的父母特别是这样的母亲,对孩子来说还就是凶神就是恶煞就是祸害。

 

中国另一类父母是由下面那位母亲所代表的。 即,一位母亲基于孩子父亲人生悲剧的教训说:“女儿学习一般,我也满不在乎,照样让她玩,辅导班还正盛行的时候,我也没有让她上过一个辅导班”“并不想让她考清华北大”“害怕她考博士,也不想让她当优等生” 一个孩子的父亲,这位女士的丈夫,一个四十多岁的博士生,性格变异了,精神抑郁了,最终选择躺平了,这就是“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结出的苦果之一。面对这样的苦果,母亲让女儿不要再受应试教育之害,不要争什么优等生,不要考什么清华北大,不要考什么博士,让女儿有一个真正的童年,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  

 

其实,这位母亲在孩子的童年时,不逼孩子当优等生,不逼孩子考清华北大,不逼孩子考博士,并不意味着这位母亲的孩子一定不会考上清华北大的,并不意味着这位母亲的孩子一定不会考上博士的。而很有可能的是,这位母亲的孩子是在以快乐幸福的状态度过了真正的童年后考上清华北大考上博士的,是以一个合格青年的状态考上清华北大考上博士的。所以,先不管孩子不能不考上大学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能不能考上博士,先让孩子童年时有快乐有幸福,先让孩子有真正的童年,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青年,这才走的是教育的正道,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好,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那么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内心中是什么呢?是爱,是神,是爱神,是终身的榜样。遗憾的是,在中国,四十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这样的父母特别是这样的母亲太少了。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育人教育变革的成功,中国的父母都能成为这样的父母,特别是中国的母亲都能成为这样的母亲。她(他)们因此而——不逼孩子学应试知识,不逼孩子得高分,不逼孩子在应试成绩上排前几名,不逼孩子考大学考名牌大学,不逼孩子考硕士考博士。而是用尽量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教孩子学知识,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做人,教孩子有爱和知道尊重,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与孩子一起探讨人生,那我们的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温暖、爱和有益的教诲呀,那爸爸妈妈在孩子们的心里该是多么地神圣啊,那我们的孩子们该是多么的幸福啊!让这一天早早地到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