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
(2022-04-16 09:50:43)透视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
2022年4月15日
这个教师的问题是“你觉得是转化一个差生(或者说后进生,让他能够有能力适应这个社会)重要,还是培养一个更优秀的(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学生更重要?”
看了这个教师的这个问题,感觉到的是,尽管在国家层面上,教育为育人的方向已经确定,教育为育人的教育理念已经确立,可实际上“教育就是教知识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为分、教育为应试、教育为高考的教育观念,仍然牢牢地统治着广大教育者的头脑,他们似乎仍然不知道“育人”是什么,他们仍然在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作用下进行着只教知识的教育,进行着以分为重以应试成绩为重以考大学为重的教育。
由这样的教育者进行着的教育,真的让人难以看到教育的希望。
教育是做什么的?是育人的,是把所有的孩子都视为同样的“人”来育的,是把所有的孩子育成一样的体魄健康的、具备做好人好公民内在素质的、有“自己想思维方式”的、有兴趣有爱好的、奠定了文明基础的、有爱的知道尊重的未来公民的。
教育不是用来对孩子进行分层而把孩子分成不同孩子的,教育不是用应试成绩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不同孩子的。
而我们从这位教师的问题中是看不到要把所有的孩子教成一样的孩子的目标的,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以应试成绩来把孩子区别成分类为不同孩子的,看到的仍然是以少数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为目标的。
当教育者仍然秉持的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当教育者仍然以应试成绩对待孩子,当教育者仍然以分为重以应试成绩为重以考大学为重施教时,当教育者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视所有的孩子为同一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育成同样的孩子的思想意识时,教育的希望在哪?在哪?在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