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你觉得自杀的孩子对得住他们的家长吗?”
(2022-04-11 13:18:56)答“你觉得自杀的孩子对得住他们的家长吗?”
2022年4月11日
自杀的孩子对得起还是对不起他们的父母那是次要问题,是后面的问题。前面的和主要的问题是孩子们为什么要自杀。
如果孩子是有童年的,如果孩子有着的童年不只是年龄意义的童年,而且是内涵意义的童年,没有孩子会自杀的。
那么什么是孩子内涵意义的童年呢?那就是:无忧无虑,不谙世事,单纯,玩,学习,帮父母干活,参见劳动。有这样童年的孩子,就凭单纯、不谙世事、无忧无虑,他们就不知道自杀是个什么玩意儿,就更不会自杀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极少部分农村孩子外,还有孩子有这样的内涵意义的童年吗?没有了。没有了内涵意义童年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呢?是承受巨大压力的孩子,是被压迫被压制被压榨着去追逐各种私利的孩子,是陷入了丛林法则的孩子,是没有玩的时间的孩子,是过学累的孩子,是精神受折磨的孩子,是抑郁的孩子,是价值观扭曲的孩子,是看一切都灰暗的孩子,是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当孩子是这样的孩子时,他们有童年吗?没有。没有童年的孩子是可悲的孩子。孩子的悲剧是什么呢?就是这些。而有一部分孩子最终的悲剧就是自杀。
那么是什么让孩子没有了内涵意义童年的呢?是坏和坏得不能再坏的“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是那些狠和狠得不能再狠的母亲或父亲,是那些恶毒和恶毒的不能再恶毒的鼓吹孩子不应该有快乐童年的名人。是他们剥夺了孩子内涵意义的童年,是他们把孩子逼上了绝路的。所以,不是自杀的孩子对不起他们的父母,而是那坏和坏得不能再坏的“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是那些狠和狠得不能再狠的母亲或父亲、是那些恶毒和恶毒的不能再恶毒的鼓吹孩子不应该有快乐童年的名人对不起那么多失去了内涵意义童年的孩子和自杀的孩子,是那坏和坏得不能再坏的“应试教育-极端化应试教育”、是那些狠和狠得不能再狠的母亲或父亲、是那些恶毒和恶毒的不能再恶毒的鼓吹孩子不应该有快乐童年的名人应该向失去了内涵意义童年的孩子道歉,应该向那些自杀的孩子忏悔。
可参见本人的《如何还孩子的童年》《再说孩子的自杀问题——答“现在的小孩比以前更容易自杀了吗?”》等文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