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电阻”
(2022-03-20 13:18:29)分类: 随便科学 |
何为“电阻”
——评《超导体为什么具有零电阻?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这样解释》
2022年3月20日
在《超导体为什么具有零电阻?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这样解释》的结尾,作者写到:“以上所描述的机制是对库珀对(电阻)如何形成的常规理解,但是可能还有其他机制我们尚未了解”。应该说,作者说的这句话是很客观的。客观在何处?客观在,这是对库伯理论的理解,而库伯的理论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客观还在,“可能还有其他机制我们尚未了解”。确实如此。
那么电阻到底是怎么形成或产生的呢?
其实这完全可以从空气对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和从水对在水中和水面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说起。
空气对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是因为有空气这种物质存在,是因为空气这种物质形成了一个“场”,是这个场中的空气物质对运动的物体构成了阻力的。水对在水中和水面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是因为有水这种物质存在,是因为水这种物质形成了一个“场”,是这个场中的水这种物质对运动的物体构成了阻力的。
同样,电子组成的电流在导体中遇到了阻力,是因为在导体中,更具体地说是在导体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间”中存在着一种物质,是这种物质构成了一个场,是电子在这个场中运动时被这个场中的物质阻挡而构成了阻力——电阻——的。
那么这个在导体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间”中存在着的并构成了一个场的物质是什么呢?是热粒子,更准确地说,是热粒子的一种存在形态,即独立态热粒子。
那么热粒子是什么粒子物质呢?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物质,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最小的可以组成万物亦可以由万物分解还原为的粒子物质。
因为热粒子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物质(我们假定它的质量只有一个电子的百万分之一),所以当热粒子以独立态热粒子的形态存在时,是可以存在于任何物质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间”中,并构成一个场的。
所以,当独立态热粒子存在于导体中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间”并构成一个场时,电子和电流在这个场中的运动就会遭遇阻力,这个场和这个场中的独立态热粒子这种物质就成为了导体的电阻。
这真的与空气对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和水对在水中和水面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的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可参见本人的相关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