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如何成为碳水化合物物质的
(2021-03-17 09:15:09)| 分类: 随便科学 |
植物是如何成为碳水化合物物质的
2021年3月16日
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粮食是碳水化合物,为什么人类还不能实现用木炭加水生产粮食呢?”。
对此我的回答是:碳水化合物是分子结构或分子级别的物质,不是碳物质和水物质结合的物质。
但是,要把碳分子和水分子合成在一起,需要一个以上的新的高速旋转的电子作为“铰链”把碳分子和水分子铰连在一起才能形成碳水化合物分子。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起着的就是这种作用。也就是说,植物中的叶绿素就是一种生物半导体,起着的就是把两个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光子合成电子的作用。当通过叶绿素这种生物半导体把阳光合成新的电子后,这个新产生的电子就会把植物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铰连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碳水化合物分子。
当然,一个或数个新的电子要把一个碳分子和一个分子铰连在一起,它就必须是高速旋转着的。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电子怎么会成为高速旋转的电子的呢?想一想吧,当两个以每秒三十万公里运动的光子以远远大于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相对速度相遇而合成一个电子时,它能不是高速旋转的吗?这就像两个快速疾跑的人侧身相撞而会导致身体旋转一样。这样高速旋转的电子能不把两个不同的碳分子和水分子铰连在一起吗?当一个碳分子和一个水分子被一个或数个高速旋转的电子铰连在一起时,那不就是一个碳水化合物分子吗!
一个植物中有那么多的叶绿素这种半导体在“生产”着新的高速旋转的电子,这些被“生产”出来的高速旋转的电子又在把那么多的碳分子和水分子铰连在一起生成碳水化合物分子,所以植物的主要成分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植物中的基因又决定着这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构成根茎,那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构成叶片,再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构成花和种子,如此等等。植物也就是这么由小往大里长的。
我想请人们注意,这篇文稿虽然很短,但却揭示了几个发现。
1、叶绿素是一种生物半导体;
2、无论是生物半导体还是矿物半导体合成电子的原理是一样的,那就是让两个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以每秒三十万公里运动的光子以远远大于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相对速度相遇而合成一个电子的;
3、当两个质量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以每秒三十万公里运动的光子以远远大于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相对速度相遇而合成一个电子时,合成的电子一定是高速旋转着的;
4、生物半导体叶绿素合成的电子是作为铰链把碳分子和水分子铰连在一起而形成碳水化合物分子的。
这些发现应该是很有意义也很重要的。不过,我这里揭示的这些发现是我早已(是早在十几年前甚至是二十几年前)在其他文稿中提出过的。所以,这些发现对我自己来说是不新鲜的,只是重提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