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最后的庇护所》后记
(2021-07-03 18:01:25)
标签:
秦岭佛坪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学 |
分类: 萱草世家(新闻) |
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头瞬间长出了欢喜与自豪,却也萌生了些许遗憾和怅然。
2003年绝对是个留进历史的年份,无论对国家,还是我个人。“非典”带给我们的集体记忆无法遗忘,而它给予我的个体印记更是难以磨灭。就在这场疫情最猖狂的时候,我利用单位值班的空隙搜集整理秦岭和秦岭大熊猫。这个“开始”就没有了“终结”,一直延伸到今天,还将涌向未来的时空。
如果说初衷只是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同时也包含一点取材的便利,那么后来就变得自觉和自愿了。因为秦岭太独特了,因为大熊猫太可爱了,也因为作为秦岭人,我有责任去书写它们,张扬它们。
我开始一步步走进秦岭,一点点走近秦岭大熊猫,从《我的秦岭邻居》到《大熊猫 我的秦岭邻居》,从《最后的熊猫村庄》到《生态秦岭动物趣》,它们或局部或整体以大熊猫为表达对象,反映它们的前世今生、习性命运、保护发展,以及人们的关爱付出。好比漫流的溪水最终汇入大河,这些文字无论多么散漫,总是围绕一个中心的,那就是呼吁人们热爱动物、珍惜生命,祈愿人与自然和解和谐。这也是生态文学的共有主题,我的文章只是这条大河里的小浪花。
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及成效,都留在那些集子里了,用不着在此浪费笔墨。如今,国家又推出大熊猫国家公园,可以说是个最科学的保护举措了。中国林业出版社决定以书籍出版的形式进行个性化呈现,并把这个重任交给我,是给了我再一次走近大熊猫的机会和打开它们神秘大门的钥匙。说真的,内心很惶恐,一点底也没有,所幸得到张衍辉主任给予的具体指导,孙瑶编辑提供的诸多便利,总算把稿子拉出来了。这个大任得以完工,也因了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罗光泽会长、简述全副会长,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李瑞春科长,唐家河保护区管理处谌利民处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仇剑处长,蜂桶寨保护区管理局杨玉君局长,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王岩飞局长,大熊猫文化专家、《雅安日报》高富华编委,著名作家、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罗大佺馆长,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分局曹庆高工,以及企业家杨涛总裁等朋友们的大力相助。
我的欢喜与自豪在于出了四本与大熊猫有关的集子,可它们抵消不了我的遗憾和怅然啊。近二十年过去了,回过头看,我对大熊猫了解多少、知晓多少?它们的吃喝拉撒,它们的欢乐痛苦,它们的幸福挫败,它们的所思所想,对我而言,仿佛一团乱麻,理不出个线头来。由此,我的所谓替大熊猫“代言”,便只能是自说自话、梦中呓语了,大熊猫们自然不在乎。可我的心愿是迫切的,是美好的,时时祈祷着与它们永远做邻居,一道走向明天,走向远方。
我的“走近”一直在路上,也许这辈子都无法走近大熊猫,可我愿意走这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