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这样听她的歌?

标题是不是很文青?哇哈哈。
文青也不是很难的,有技巧的说废话就可以了,比如说“是”不直接说是“是”,而说“不是不XX的”,象“今天天气很潮”改成“南方的空气不是不潮湿的”。比如明明可以陈述句的,非改成问句,仰天45度明媚的无语问苍天苍天不答我。象“今天我这样听了半天李宇春的歌”改成“你有没有试过这样听她的歌?”普通群众觉得肉酸了,你文青就成功了。
我真是天才,要流氓能流氓,要文青能文青。得瑟完毕,继续文青的写完。
这篇其实也放了挺久了,1月底的事吧,后来我就奔小年夜现场听歌去了。哈哈,你可以说两者有联系,也可以说没有。我现在回想觉得是有的,虽然决定去小年夜的时候没觉得。
出门办事情,开会的时候无事可干,于是便翻出耳机听音乐。
第一首是《无可救药爱上你》,音乐起来,她唱出第一句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演唱会那天。这个时候就见出“去过现场”的好处了,眼前没有视频吸引注意力,听现场的音频,便会好象又回到了现场,当时的情景与感觉历历在目。甚至皮肤紧绷到起了鸡皮疙瘩的反应都重新出现。
我又重温了当时全场站立,我从人群缝中注视着她在台上,宣泄一般的唱着这首歌时的全部感情,那种震撼、激动、又有些不知所措、又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莫名的有些绝望……总之就是非常复杂与强烈的、无法逐一详细描述的感觉。
最后那几句的时候,似乎3D幻觉般又置身在北展夜晚的那个舞台前面,看到她在舞台上,竖着的麦克风,矿泉水瓶里的水,湿漉漉的刘海,干净的脸,湿润的眼,突然拔高抛入云端的呐喊……右手握住左手的感觉把我拉回现实中,感觉到有些战栗,明明暖和的空气,手臂上却和那天一样,起着细细的鸡皮疙瘩。这种身体上面的真实再现,实在让人惊异。
其实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年了。
我后来甚至闭上了眼睛,将自己关闭在了音乐的世界里,全部用耳朵去感受。听到《谢谢爱》她串场时孩子气又温柔的声音,忍不住微微笑了,以至于旁边的女生侧首。我知道旁人会觉得很诡异,可是控制不了。于是只能用手捂住脸,假装在休息,然后,继续放松的笑。
平时,总是喜欢看她的视频,因为她的LIVE,她的影像,有非常大的魅力,所以舍不得不看。
但是现在发现,正因为她的LIVE和影像非常有魅力,会让去过过现场的你产生非常强烈的感觉和体验,所以单是聆听那天的音乐,就会将你带回到现场。没有视频扰乱你的眼,你身上其他的器官会加倍的发挥作用,让你不再是用别人的眼睛(即视频)回忆,这是一种非常非常难以形容的体验。
大家可以试试,找自己去过现场的李宇春演唱会,声音效果比较好的现场音频,不一定要玉米录的,就我个人经验,观众席上其他的声音倒会分心,因为距离近会在录制的时候放大,所以正式的DVD提取版,或玉米合成的版本最有感觉。然后晚上睡觉或在外面独自一人的时候,你听听看。
回去的路上,继续听《谢谢爱》。
站在人行道上,从伞沿处向上仰望天空,广州下着细雨,天灰蒙蒙的,可是内心一片安宁愉快。醇厚干净的女中音象温柔的海水一样把我包围着。
心底还是有点纠结,有点《全记录2009》刚开始确定封底时的挣扎。
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是想也没想,就打算沿用《全记录2005-2008》的封底,继续放那四句《谢谢爱》的歌词:
心事简单,一句说完:
要我们永远不会分开。
有眼泪也因为你灿烂,
我微笑,因为你盛开。 (歌词原版:你微笑,因为我盛开)
我很喜欢这段,本来想一直沿用下来,每一本都不变,做成一种标志性的“最后的发言”。前面看不到,有心人翻到最后一页还是看不到,一翻转,啊,还有这段话,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想法。
但是后来挣扎很久,还是决定用《李宇春》里面最有代表性的,李宇春同学自己写的歌词取代。
当时考量了很久,决定最终放弃自己喜欢的上面的这个创意。主要考虑到的理由是:全记录,要保持一种记录的风格,尽量减少做个人的表述性抒发和发言。那个创意固然不错,但是这本书主要是记录和提供资料,并不是供个人来情感抒发的。换句话说,原来那个创意,是给别人看我们说给李总听的话。而现在的这个封底,是直接给媒体看李总说的。一个是通过我们的感情去感受李总,另一个是直接感受李总。
只能选择更符合全书风格的后一个。
在红绿灯前面,听到耳机中传来温柔干净无瑕的歌声:“你微笑,因为我盛开”,小心脏好象浸润在温泉中,相当的荡漾。
顺手再放一下原版面大小的封面封底jpg(==||||继续这么放下去,大家也别问我要电子版了,直接能收集全乎了)
全记录2009